文化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國家的發展和強盛至關重要。曆史上,羅馬、英國、美國“三大霸權的建立均以先進的文化形態和政治製度為精神基礎”(門洪華: 《西方三大霸權的戰略比較——兼論美國製度霸權的基本特征》。)。除了以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為依托,三大強權的建立無一例外都以強大的文化形態和政治製度作為支撐。這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隻有成為文化大國,才能成為世界強國。”(趙啟正: 《文化振興是實現強國之夢的必需》。)因此,中國要實現民族振興,必須在文化的多元格局中根據不同空間層次的具體特點,製定有效的地緣文化戰略,成就中國文化的偉大複興。
要成為文化大國、文化強國,中國不僅需要大力加強自身文化建設,而且需要在全球層次、亞洲地區層次和周邊層次上,拓展地緣文化空間。在加強自身文化建設方麵,中國應加強自身文化的創新和整合,發展普世價值觀念,學習世界其他文化的優秀成果,注重文化產業發展,開發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產品,提升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在全球層次上,中國應積極參與全球地緣文化互動,既要堅決抵禦西方文化的破壞性衝擊,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中國的文化安全,又要避免同美國文化發生直接對抗,廣泛開展文化外交,推進不同文化之間的和諧與合作。在亞洲地區層次上,中國應積極推進亞洲地緣文化整合,支持文化相對主義和亞洲價值觀,應對亞洲文化民族主義的消極影響,改善中國文化形象,與亞洲不同文化和諧共處。在周邊層次上,中國應致力於鞏固周邊地緣文化空間,深化“大中華儒家文化圈”,牢固確立中國文化在其中的核心地位,區別對待不同方向上的跨界文化認同,變挑戰為動力,變地緣劣勢為地緣優勢,提升中國文化認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鑒於中國在不同層次上地緣文化空間的不同特點,中國地緣文化發展應依托三環結構的地緣格局,遵循由近及遠的戰略思路: 以加強自身文化建設為核心,以鞏固周邊地緣文化空間為基礎,推動亞洲地區的地緣文化整合,進而參與全球層次上的地緣文化互動,不斷提升中國文化的實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