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2 / 3)

就是有了妥協才有了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才有了中美這兩個信仰不同的大國和平共處的時光;也是因為不懂得妥協,才導致職場和市場中的殘酷競爭、兩敗俱傷,才導致永無休止的巴勒斯坦地區的血腥屠殺。社會是在競爭中發展進步的,也是在妥協中和諧共贏的。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妥協至少與競爭一樣符合生活的本質。人與人妥協,彼此的日子都有了節日的味道。

學會妥協,收獲友誼,維護尊嚴,獲得尊重。當你同別人發生矛盾並相持不下時,你就應該學會妥協。這並不就表示你失去了應有的尊嚴,相反,你在化解矛盾的同時又在別人心中埋下了你寬容與大度的種子,別人不僅會欣然接受,而且還會在心中對你產生敬佩與尊重之情。讓別人過得好,自己也能過得快樂。學會妥協,世界會因你而美麗!

6.共贏思維,富足心態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哈裏斯在《我好,你也好》一書中,按照人格的發展,將團隊中各自然人之間的關係分為四種類型: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可見,第四種關係類型:我好,你也好——則是成熟的成人人格和共贏思維。

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普遍存在的是贏/輸思維或單贏思維。謀求贏/輸思維的人隻顧及自己的利益,隻想自己贏別人輸,把成功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上,比較、競爭、地位及權力主導他們的一切;而單贏思維的人則隻想得到它們所要的,雖然它們不一定要對方輸,但他們隻是一心求勝,不顧他人利益,就算在獨立或互賴的情況下,他們的自覺性及對別人的敏感度很低,在互賴情境中隻想獨立,這種人以自我為中心,以我為先,從不關心對方是贏是輸。

雙贏和共贏的思維特質是競爭中的合作,是尋求方共同的利益,即你好我也好,這是一種成熟的“雙是人格”。養成共贏思維的習慣,需要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麵努力:

(1)確立共贏品格

共贏品格的核心就是利人利己、你好我也好。首先要真誠正直,人若不能對自己誠實,就無法了解內心真正的需要,也無從得知如何才能利人利己。其次,要對別人誠實,對人沒有誠信,就談不上利人,缺乏誠信作為基石,利人利己和共贏就變成了騙人的口號。

(2)具備成熟的胸襟

我們通常說某個人成熟了,往往是指他辦事老練、老道、可靠了,這其實是不全麵的。真正的成熟,就是勇氣與體諒之心兼備而不偏廢。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和信念,又能體諒他人的感受與想法;有勇氣追求利潤,也顧及他人的利益;這才是成熟的表現。勇氣和體諒之心是雙贏思維不可或缺的因素。兩者間的平衡是真正成熟的表現。

比如,星期六自己加班,但活多肯定幹不完,內心十分希望同事小張能來幫一幫自己。但礙於情麵或不好意思,就是不說出來,結果,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希望,小張也不知道,自己生悶氣,還埋怨小張不幫自己、不夠意思。反之,不管小張是否能接受,也不管小張是否有難處,就說:“小張,你明天來幫我幹點活。”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小張,你明天有事嗎?”“沒有什麼大事,怎麼了?”“我手頭的報表整理不過來,幫我一下,好嗎?”“沒問題!”。

所以,一個擁有高勇氣和高體諒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成熟的人。

(3)富足心態

有一個舞廳歌手對自己拚命唱歌,卻要將收入的一半交給經紀人不滿,不想與其合作了,雙方鬧得很僵。歌手的父親是個農民,他千裏迢迢趕到城市勸女兒,他說,當初小李(經紀人)找到你,又花本將你捧紅,他付出了那多自然應該得到回報。你一個山裏伢如今在城市買房落戶,站穩腳跟,也得到了你想要的。人呐,不能翅膀硬了就忘本,多想想現在得到的,不要嫌少,要不是他,你還在地溝裏割禾呢。女兒聽了父親的話,心裏的疙瘩解開了,與經紀人的矛盾消了,合作得很好。

在現實生活中,在職場競爭上,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認為,蛋糕隻有那麼大,假如別人多搶走一塊,自己就會吃虧,人生仿佛一場“零和遊戲”。難怪俗話說:共患難易,共富足難。見不得別人好,甚至對親朋好友的成就也會眼紅,這些,都是“匱乏心態”在作怪。

抱著這種心態的人,甚至希望與自己有利害關係的人小災、小難不斷,疲於應付而無法與自己競爭。這樣的人時時不忘與人比較,認定別人的成功等於自身的失敗。即使表麵上虛情假意地讚美對方,內心卻是又妒又恨,隻有自己獨占鼇頭,才能使自己滿足。更有甚者恨不能身邊全是唯唯諾諾之人,不同的意見都會被視為叛逆、異端。

相比之下,“富足心態”的人,源自厚實的價值觀與安全感。這樣的人相信世間有足夠的資源,人人都可以享有,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空間,他人之得不必視為自己之失。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富、共權勢。正是這種心態,才能開啟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提供廣闊的選擇空間。擁有“富足心態”的人,相信成功並非要壓倒別人,而是追求對各方麵都有利的結果。所謂“雙贏”乃至“多贏”,其實是“富足心態”的自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