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3 / 3)

B先生遇到的問題,其實就是團隊差異與溝通的問題。尊重差異,不挑剔、不嫌棄;人與人的相處,貴在包容;肯定自己的選擇,接受和對方之間的差異。這些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

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能夠尊重對方不同的想法,彼此相處的空間就會擴大。這就要求我們,並不是要求對方,事事要如我的意、符合我的標準。而是,我們要學會從對方喜歡的角度來欣賞對方;從對方需要的觀點去接受對方。如果,他覺得短發好看,你又何必一定要堅持對方留長發?反過來,自己認為長發好看,別人並不一定也是同樣的看法。最簡單的判斷方式是——至少,頭發長在對方身上!尊重對方的同時,其實是對自我的肯定。有足夠自信的人,不會在兩人之間的差異點上大作文章,挑三檢四,這很容易弄得不歡而散。

尊重自己、體貼對方,人們相處才沒有負擔。同時,它更能讓我們聽到來自不同方麵和不同層次的意見和聲音。人的一生能有幾個真性情的、性格各異的朋友,是一大幸事,他能使你避免或減少決策失誤。無怪乎有人說:“與所見略同的英雄溝通純粹是浪費時間”。所以,我們要試著去了解這些差異,並珍視、善用這些個別的天賦。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種精神上的雙贏,它抹去了勉強別人所帶來的壓力,也減少了被別人勉強所帶來的痛苦;薑太公釣魚是一種行動上的雙贏,他避免了垂釣人枯坐求魚的心焦,也減少了池中魚兒嬉鬧時的忐忑,兩不傷害,求的是一份靜默,是一份期許和等待。於是,孔聖人成就了美名,於是,薑子牙等到了他的伯樂。

2.互相幫助,互補共贏

在動物世界,即使凶殘的鱷魚也有合作夥伴。公元前450年,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來到埃及。在奧博斯城的鱷魚神廟,他發現大理石水池中的鱷魚,在飽食後常張著大嘴,聽憑一種灰色的小鳥在那裏啄食剔牙。這位曆史學家非常驚訝,他在著作中寫道:“所有的鳥獸都避開凶殘的鱷魚,隻有這種小鳥卻能同鱷魚友好相處,鱷魚從不傷害這種小鳥,因為它需要小鳥的幫助。鱷魚離水上岸後,張開大嘴,讓這種小鳥飛到它的嘴裏去吃水蛭等小動物,這使鱷魚感到很舒服。”這種灰色的小鳥叫“燕千鳥”,又稱“鱷魚鳥”或“牙簽鳥”,它在鱷魚的“血盆大口”中尋覓水蛭、蒼蠅和食物殘屑;有時候,燕千鳥幹脆在鱷魚棲居地營巢,好像在為鱷魚站崗放哨,隻要一有風吹草動,它們就會一哄而散,使鱷魚猛醒過來,做好準備。正因為這樣,鱷魚和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其實,在人類社會中,這種利他的範例也很多,改革開放後出現的“溫州模式”其實就是合作共贏、互利共生的典範。因為你並非完美無缺,隻有讓你的合作者生活得更好,你也才能更好地生活。仔細想一想,我們與老板的關係,與下屬的關係,與同事的關係,與顧客的關係等等,其實不也是一種互通有無,共同發展的關係嗎?

你站在窗子裏看別人

別人站在橋上看你

你裝飾了別人的風景

別人裝飾了你的夢

卞之琳的這首小詩,雋永而深刻。有一種悠悠情思令人遐想。簡單的文字,如工筆描繪出的一幅畫,細膩而自然的意境中蘊涵著互惠共贏的和諧與美好。

3.微笑競爭,攜手同行

時代讓競爭成為一個沉重的話題。市場上此起彼伏的廣告戰、價格戰、渠道戰、口水戰乃至肉搏戰經久不息,職場中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惡語中傷乃至拳腳相向的打拚仍在繼續。難道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不可以用雙贏的智慧削去競爭的鋒芒,微笑競爭,攜手同行嗎?

競爭應該是在美德肩膀上優美的舞蹈。美國著名拳擊手傑克每次比賽前都要做一次祈禱,朋友問道:“你在祈禱自己打贏嗎?”“不”傑克說道,“我隻是祈求上帝讓我們打得漂漂亮亮的,都發揮出自己的實力,最好誰都不要受傷。”

傑克的話中滲透著雙贏的智慧。雙贏小到個人領域,就是用美德為競爭鑲邊著色,讓折射的陽光照亮攜手同行的路程,讓競爭在微笑中把心靈放鬆,在合作中共同進步,在人與人關愛和睦,誠實守信中描繪出一幅和諧的生動圖景。

競爭應該在合作的懷抱裏微笑。競爭體現著時代的特點,雙贏更是代表著一個民族和個人的高度!

“風呼呼地吹著/月朗朗地照著/我和你奔跑在同一賽場上/我對你笑著……”

微笑競爭,攜手同行,這是雙贏的智慧,更是人類和人生至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