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2 / 3)

比如法律,從階級分析的角度看,法律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歸納的話,法律是民意的表達,是社會的契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定義。羅素說:“不同的結論是由於方法的不同。通過不同的方法就得出不同的結論。”維特根斯坦發現,所謂的方法不同,最深層是語言的不同,是語言的模糊性、歧意性造成的。

何為理解

理解是指我心中要表達的意思幾乎不走樣地傳達到你心中。要想達到完全理解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

第一、共同的語言背景。比如說,學曆基本相同,生活經曆大體相同,對詞語有基本相同的定義,語言哲學上稱之為“公共話語”。

第二、具有相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第三、信息不缺損。人的大腦是一個巨大的刪減係統,他會對你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刪減。大腦對兩類信息敏感:對你有利的和對你有害的,其他的則會自動剝離掉。

要想達到完全的理解,就必須具備上述三個基本條件,才能把一個人心中意思準確地接收而不變形不走樣。

溝通的藝術

溝通的藝術,第一就是聽的藝術。一個老師在上課,大家都在全神貫注地聽,其實聽是有差別的,聽有五種基本境界:

一、心不在焉地聽——很多缺乏教養的人,在聽人講話時的狀態;

二、虛應故事地聽——根本就沒聽,隻是做出聽的姿態給說者看。

三、專注地聽。對方通過語言將詞彙傳達到你的腦海中,你根據對詞彙的定義將它組合為意思。

四、設身處地地聽——作為一個聽者,要換到說者的位置上,然後根據對方的語言習慣,出生背景,知識層次包括知識結構,再分析這些話是什麼意思,這樣你才可能聽懂對方說的是什麼話。

五、創造性地聽——這是最高層次的聽。即通過說者的前後語句的使用,用詞的特點,說者的動作表情,在聽的過程中加入你主觀的創造,進行邏輯分析。通過他描繪的現象,透過他所流露的信息,用準確的語言再把說者的意思描述出來。在現實中我們有80%的人在語言的表述上都是不準確的。隻有創造性地去聽,你才能真正聽出來對方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心理治療人員必須具備這種能力才能勝任工作。

以上是聽的五種境界,對於聽的基本原則叫做意思確證。作為一個好的溝通者,在聽時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你必須不斷地探究對方到底是什麼意思,才能真正聽懂對方所說的話。

§§§(五)如何說服固執的人

現在假設你想讓一個人的工作方法有某些改變,或者你想讓他接受一種新思想,但碰巧這個人是那種非常固執的人,他很難接受別人的建議,不管那種建議是如何好,他就是認為自己的思想是最有價值的。你怎樣才能使這種人改變原有的思想觀念按照你的思想方法做事呢?

你可以讓他認為這種新想法完全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你播種,讓他去收割。你認為這種方法行嗎?我說行,因為我已經用了多年。究竟行在什麼地方,最好還是讓別人來介紹。下麵我們就請密蘇裏州一家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公司的副經理凱利·瑞安來說說:“我發現讓一個人改變他的工作方法或者工作程序的最好方法,是讓這個人認為這一切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我讓他對這種改變負有全部責任,我表彰他的主觀能動性和預見性,他也相信那全都是他第一個想到的.這樣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他會感到自己的工作更重要、更安全,而生產效率也得到提高,這是我所期望的。但是,我也遇到過不大容易接受這種方法的人。就拿我們的生產監督員為例吧,上星期五我對他說:‘傑克,我認為如果我們把3號切割機搬到那邊去,然後再加兩個電動卷繞站的話,我們的生產速度還能提高。我想聽聽你是怎麼考慮的。’一天後,他來到我的辦公室說:‘凱利,這個周末,我有了一個最好的主意,如果我們把3號切割機搬到這裏,然後再加兩個電動卷繞站,我們在組裝線上就能少走不少冤枉路,這樣我們的生產效率能提高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我們不妨試試看。’那正是我想讓他發生的變化,這種方法要比告訴一個雇員去做什麼好得多。人們都不喜歡被人家告訴怎樣去做他們的工作。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這種建議的方法每次都非常見效,每次我都如願以償。雇員由於提出了新的方法受到嘉獎,這樣,我們雙方都感到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