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 / 2)

§§§(四)熱情不要太過火

不要對人太好了!對一個有勞動能力、理智健全的人來說,獨立、付出都是內部的需要。人際關係中如果不能相互滿足某種需要,那麼這種關係維持起來就比較困難。在卡耐基成功人際交往思想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則——這一原則是建立在人的各種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質的內容)的基礎上,即人際交往是滿足人們需要的活動。心理學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經提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交換,這種交換同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循的原則是一樣的,即人們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於所付出的。其實有止是得到的不能少於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於付出的,也會令人們心理失去平衡。

人際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好事做到底”,以為自己全心全意為對方做事會專關係融洽、密切。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人不能一味接受別人的付出,否則心理會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也是為了使關係平衡的一種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盡,使人感到無法回報或沒有機會回報的時候,愧疚感就會讓受惠的一方選擇疏遠。留有餘地,好事不應一次做盡,這也許是平衡人際關係的重要準則。

留有餘地,適當地保持距離,因為彼此心靈都需要一點空間。如果你想幫助別人,而且想和別人維持長久的關係,那麼不妨適當地給別人一個機會,讓別人有所回報,不至於因為內心的壓力而疏遠了雙方的關係。而“過度投資”,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就會讓對方的心靈窒息。留有餘地,彼此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

§§§(五)交往中的談話技巧

在人際交往中,當你與別人談話時,必須始終能意識到雙方同時兼有說話者和聽話者的雙重角色,意識到言語交往的雙向性。換言之,要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不僅是把自己的思想表達清楚,還應考慮怎樣談才能使對方產生興趣,易於理解,並根據對方的各種反饋信息來調整自己的講話內容和方式。為此,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麵的問題:

一是選擇話題。

與熟人交談,自然可以開門見山地直接引出各種話題,但與人初次相識,或參加一次社交活動,則應認真考慮如何選擇話題。初次見麵,難免要作一番自我介紹。從某種意義上說,自我介紹是進行社會交往的一把鑰匙。這把鑰匙如運用得好,可使你在社交活動中百事如意;反之,就可能給你帶來種種困難。那麼,怎樣作自我介紹才能獲得交際的成功呢?一般說來,自我介紹要講究適度。有人喜歡先作一番自我貶低式的介紹,以示謙虛和恭敬,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在通常情況下,對方或許是覺得你是老生常談,言不由衷;或許可能真的認為你不屑一談,那就弄巧成拙了。當然,也要避免一開始就炫耀自己博學多才,顯得鋒芒畢露,令人生畏;或使人覺得你誇誇其談,華而不實。隻有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介紹自己,才能給人以誠懇坦率、可以一談的印象。

在自我介紹之後,就要選擇話題了。為了能使話題成為初步交談的媒介、深入細談的基礎和縱情暢談的開端,話題應達到的標準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談;大家感興趣,愛談;有展開討論的餘地,好談。找話題的方法主要有:

①中心開花法。麵對眾多的陌生人,選擇眾人關心的事件為題,圍繞人們的注意中心,引出許多人的議論,"語花"四濺,形成"中心開花"。

②即興引入法。巧妙地借用彼時、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為題,借此引發交談。

③投石問路法。與陌生人交談,先提一些"投石"式的問題,在略有了解後再有目的地交談,便能談得較為自如。

④循趣入題法。問明陌生人的興趣,循趣生發,能順利地進入話題。因為對方最感興趣的事,總是最熟悉、最有話可談也最樂於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