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2 / 2)

而日本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喝綠茶也具有預防胃潰瘍病菌感染的功用。研究人員說,綠茶中所含的化學物質兒茶酸,具有根強的抗胃潰瘍病活性,即使隻喝一杯綠茶,其中所含的兒茶酸就足以發揮抗菌作用。(文心)

自從我們的祖先發現和飲用茶葉以來,飲茶方法經曆了一個漫長的發展變化過程。在我國古代,茶葉最初作為藥用,是采摘生葉煎服。以後,發展為以茶當 菜,煮作羹飲,或與其他食物調劑飲用,到了明代,才發展成為我們現在常用的茶葉衝泡飲用的方法,同時,由於我國地域遼闊,茶類眾多,風怕習慣不一,形成了 各自不同的飲東方法。不同類的茶葉的飲法雖有相同的一麵,也有一定的差異。這是必須加以區別的。

§§§第二節 飲茶誤區

飲茶有那麼多人的喜愛,但是在日常的飲茶生活中也有一些飲茶方麵的失誤和不妥之處。這在報刊上時有文章提醒。從茶道的角度來講,這些失誤是完全與茶道原則不合拍的,我們應該注意力戒之。

一.用保溫杯泡茶。保溫杯雖能保溫,但茶葉中多種維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溫或長時間的恒溫水中損失,茶的效用和口味也降低了。好的茶具應首推陶器類,具有一定透氣性,冬天保溫,夏天不餿,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所以紫砂茶壺享有盛名。

二.用沸水衝泡。有些人喜歡用剛開的水衝泡茶葉,其實這是非常有害的。剛燒開的水溫度高,可使茶葉中不耐高溫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等)大量破壞,並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溫宜按茶葉老、嫩來分,老茶可用95℃的開水直接衝入;嫩茶則應低些,80℃左右比較適合。

三.愛飲頭遍茶。有些人認為頭遍茶濃,提神醒腦,所以愛喝頭遍茶。殊不知,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受到農藥等汙染,茶葉表麵總殘留一些農藥,相應的頭遍茶農藥等有害物質濃度也高。所以應讓頭遍茶水發揮“洗茶”的作用,棄之不飲。

四.過量飲茶。有的人對茶過於偏愛,過於相信茶的提神作用,所以喝茶沒有限度。其實茶中的一些物質過量了對人體是不利的,如大量飲茶可增加鋁元素的吸收量,損害大腦,誘發癡呆症。

五.飯後即飲茶。許多人都喜歡飯後立即飲茶,認為可以幫助消化。其實這是不好的習慣。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與食物中的鐵質發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物質,使胃腸黏膜無法吸收,時間一長可導致體內缺鐵,甚至誘發缺鐵性貧血病。另外,鞣酸與葷食中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鞣酸蛋白質,使得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食物的消化和糞便在腸道內瀦留的時間,不但容易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了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有害人體健康。糾正的方法是進餐後一個半小時再飲茶。

綠茶和枸杞不可同飲

綠茶和枸杞都可以分別用開水衝泡飲用,對人體很有益處。有不少人幹脆就把它們放在一起衝泡。但是,綠茶裏所含的大量鞣酸具有收斂吸附的作用,會吸附枸杞中的微量元素,生成人體難以吸收的物質。餐館裏流行的八寶茶中也是既有綠茶又有枸杞,雖然綠茶的量比較少,但也不宜多喝。

綠茶和枸杞都很有營養,綠茶含有兒茶素與β-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多項實驗證明,綠茶能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預防癌症。

常喝綠茶可以防止細胞基因突變、抑製惡性腫瘤生長,降血脂、降血壓,防止心血管疾病,還可以預防感冒、齲齒及消除口臭等。

枸杞性平、味甘,具有補腎益精、滋陰補血、養肝明目、潤肺止咳的功效,很多保健養生的藥物中都含有枸杞。枸杞含有氨基酸、生物堿、甜菜堿、酸漿紅素及多種維生素,還含有多種亞油酸。

給大家提個建議:可以上午喝綠茶,開胃、醒神;下午泡飲枸杞,可以改善體質、有利安眠。

酒後茶傷身

飲酒後,酒中乙醇通過胃腸道進入血液,在肝髒中轉化為乙醛,乙醛再轉化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後飲茶,茶中的茶堿可迅速對腎起利尿作用,從而促進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髒。乙醛對腎有較大刺激作用,所以會影響腎功能,經常酒後喝濃茶的人易發生腎病。不僅如此,酒中的乙醇對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樣具有興奮心髒的作用,兩者合而為一,更增強了對心髒的刺激,所以心髒病患者酒後喝茶危害更大。

茶不是越新鮮越好

從營養學角度來講最新鮮的茶葉其營養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為所謂新茶是指采摘下來不足一個月的茶葉,這些茶葉因為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有些對身體有不良影響的物質,如多酚類物質、醇類物質、醛類物質,還沒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長時間喝新茶,有可能出現腹瀉、腹脹等不舒服的反應。太新鮮的茶葉對病人來說更不好,像一些患有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有慢性胃潰瘍的老年患者,這些人更不適合喝新茶。新茶會刺激他們的胃黏膜,產生腸胃不適,甚至會加重病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