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 / 2)

初包初烘葉稍經攤涼,即用牛皮紙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於箱內,放置40—43小時,謂之初包悶黃,以促使君山銀針特有色香味的形成。為君山銀針製造的重要工序。每包茶葉不可過多或過少,太多化學變化劇烈,芽易發暗,太少色變緩慢,難以達到初他的要求。由於包悶時氧化放熱,包內溫度逐升,24小時後,可能達30℃左右,應及時翻包,以使轉色均勾。初包時間長短,與氣溫密切相關。當氣溫20℃左右,約40小時,氣溫低應當延長。當芽現黃色即可鬆包複烘。通過初包,銀針品質風格基本形成。

複烘與攤涼:複烘的目的在於進一步蒸發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質,減緩在複包過程中某些物質的轉化。溫度50℃左右,時間約一小時,烘至八成千即可。若初包變色不足,即烘至七成幹為宜。下烘後進行攤涼。攤涼的目的與初烘後相同。

複包:方法與初包相問。曆時20小時左右。待茶芽色澤金黃,香氣濃鬱即為適度。

足火:足火溫度50—55℃,烘量每次約0.5公斤,焙至足幹止。

加工完畢,按芽頭肥瘦、曲直、色澤亮暗進行分組。以壯實、挺直、亮黃者為上;瘦弱、彎曲、暗黃者次之。

君山銀針的貯藏十分講究。將石膏燒熟搗碎,鋪於箱底,上墊兩層皮紙,將茶葉用皮紙分裝成小包,放在上麵,封好箱益。隻要注意適時更換石膏,銀針品質經久不變。

君出銀針屬芽茶,因茶樹品種優良,樹壯枝稀。芽頭肥壯重實,每斤銀針茶約2。5萬個芽頭。君山銀針風格獨特,歲產不多,質量超群,為我國名優茶之佼佼者。其芽頭肥壯,緊實挺直,芽身金黃,滿披銀毫,湯色橙黃明淨,香氣清純,滋味甜爽,葉底嫩黃勻;秒年亮。根據芽頭肥壯程度,君山銀針產品分特號、一號、二號三個檔次。

用潔淨透明的玻璃杯衝泡君山銀針時,可以看到初初始芽尖朝上、蒂頭下垂而懸浮於水麵,隨後緩緩降落,豎立於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觀,最多可達三次,放君山銀針有“三起三落”之稱。最後豎沉於杯底、如刀槍林立,似群筍破土,芽光水色,渾然一體,堆綠疊翠,妙趣橫生,曆來傳為美談。且不說品嚐其番味以飽口福,隻消親眼觀賞—番,也足以引人入勝,神清爽。根據“輕者浮,重者沉”的科學道理,“三起三落”是由於茶芽吸水膨脹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頭比重瞬間變化而引起的。可以設想,最外一層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降,隨後茅頭體積膨大,比重坐小則上升”繼續吸水又下降……。如果親身考察一下。君山銀針衝泡的情景,能起落的芽頭為數並不太多,且一個芽頭落而複起三次更屬罕見。這種現象在其它芽頭肥壯的芽茶中也偶爾可見,但都不及君山銀針頻繁。可見君山銀針的芽頭肥壯程度是出類拔萃的,這也是它品質上的一大特點。君山銀針於1956年國際萊比錫博覽會上,因其質量優良,被譽為“金鑲玉”,並贏得金質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