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獲救鳳鳴山(1 / 2)

金鼓有意催勁風,頽鍾不言笑流雲;

青鋒易斷家國恨,廡殿難渡野孤魂。

鳳鳴山,正覺寺大雄寶殿

古佛側倒,香爐染灰,僅有的一隻燭台,斷跳斷滅。

“緣起緣滅,花開花謝,終有因果,將軍何須嗟歎悵惘。”一個蒼老渾厚卻又略帶虛弱的聲音道:“既然無法可渡,又何須執著於法。將軍可知此山為何山,此寺又為何寺?”

“刀刃已卷,歸路盡斷,恐此生難報佳人恩情,如之奈何,如之奈何!”將軍以刀為杖立於佛前,眼中的燭火忽明忽暗。

“將軍所執為何,所念為何,所思又為何?”蒼老的聲音頓了頓,繼續言道:“心中既有所執,刃卷亦可舔血;心中既有所念,無路處即是歸路;心中既有所思,弱水三千,取之即可。”

“你是何人?”將軍收起目光,些許疑惑的問道。

“禪機不到,雖點不中;禪機即到,點之可矣。”蒼老的聲音緩緩答道:“老衲料想,將軍現已靈台清明,再無疑慮了吧。”

將軍回過身來,隻見麵前站立著一位須眉皆白,慈顏善目的老僧。老僧身著一襲洗的發白的百衲衣,腳下一雙淺灰色的僧鞋,左手微托右手拇指與食指間輕撚著珠子,儼然一副高僧大德的模樣。將軍從上到下打量著老僧,忽的雙手抱拳,單膝而跪言道:“多謝大師救命點化之恩,敢問大師佛號?”

“佛號?哈哈,將軍快請起。”說著,老僧跨步上前,左手攬袖右手前伸,半躬下腰,欲將跪於眼前之人扶起,卻見所跪之人慌忙起身答道:“不敢勞動大師。”

老僧笑而言道:“將軍有話要說?”

將軍望了望老僧,抱拳躬身言道:“在下確有疑惑相詢,還請大師告知。”

老僧頷首不言,踱步走到香案前,將打翻的香爐歸正,又從香案底下摸出一支檀香,小心翼翼將香置於燭火之上,青煙泛起,又恭恭敬敬插入香爐,口中發出“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語來。

將軍轉過身,看著老僧的背影,欲言卻止。

殿宇外的風不知什麼時候停了,月華如水,涼意綿綿,婆娑的樹影與傾頹的院牆針鋒相對,像兩隻鬥紅了眼的蛐蛐兒,蓄勢較勁。

最後一隻香也燃盡了。

“將軍好耐心”,老僧調轉身子,笑容和煦的言道:“老衲是從後山竹林中將將軍背回此處的,當時將軍身中數刀,背插三隻羽箭,氣若遊絲,老衲也是抱著姑且一試的法子將你救上山來,好在我佛慈悲,將軍毅力驚人終於渡得此劫,阿彌陀佛!”

“大師,這寺中為何如此殘破不堪,看這頹敗的樣子,怕是有些年頭了吧?”將軍再次躬身問道。

“嗬嗬,兵燹而已,豈有它乎。”老僧淡淡回答,不喜不怖不驚不憂,好似佛陀臨世一般。

“兵燹者,人禍也。山河破碎,處處烽火,隻是苦了天下百姓了。”將軍不由的暗自神傷,眼中多了些許不甘與憤恨。

“好一個苦了天下百姓。”老僧微笑著走近將軍身前,“將軍能如此想,天下幸甚,百姓幸甚啊!”

將軍望著老僧透亮的雙眼,頗為疑惑的問道:“大師此言似乎頗有深意,可否解釋一二?”

“將軍會明白的,”老僧走到大殿門口,微微側身道:“佛門自有菩提,世間豈無緣法?”

將軍不斷的品咂著老僧的話語,也不知過了多少時辰,突覺頭痛欲裂,眼前一黑暈倒在香案旁邊。

正覺寺,後殿廂房

“師傅,這位將軍已經昏迷了兩天了,要是再不醒來,恐怕就要餓死啦!”一個八九歲的孩子模樣的小沙彌瞪著一雙大眼睛,撇著嘴擔心地問著端坐於臥榻旁的老僧道:“師傅,要不把他叫醒吧,吃點兒東西再睡也是可以的嘛。”

縱然老僧佛法精深,也是被著小徒弟逗的一樂,微嗔道:“開果,休要妄言,這位將軍正在昏睡,不見蘇醒跡象,為師覺得可能是因為他傷勢太重,身體需要處於靜極狀態才能快速恢複,如果此時強行將他喚醒,有可能加重他的傷勢,甚至…”老僧頓了頓,迅速地瞟了一眼小沙彌,沒有繼續說下去的意思。

“甚至什麼呀,您說話總是說半截,徒兒還小,聽不懂啊!”小沙彌雙手抓著老僧的衣袖焦急的追問道。

“哎呀,開果,莫再搖了,為師要被你晃暈了。”老僧頗為無奈的說道:“好啦好啦,為師告訴你,為師告訴你,哎,我這一身老骨頭,遲早要被你給拆了啊。”

聽到老僧的言語,小沙彌這才停下了雙手,乖巧的轉到老僧背後,捏起了老僧的肩膀。隻見老僧舒眉展顏,好不愜意的說道:“開果的手法又有所精進了,端的不錯。”老僧正享受這捏骨之術所帶來的舒爽感覺,卻突然發覺肩上的雙手停了下來,於是笑道:“隻顧著舒服了,忘記你的問題了,開果莫要氣惱,為師這就與你道來。”

“那就快些說啊”小沙彌享受了委屈一樣,催促著老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