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2 / 3)

在孩子們的包圍和懇求之下,周立言老師不得不認真講課了。經過高班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再加上周老師的啟發誘導,最後由畫家鮮於國風在沙灘上畫出了一大幅內河航運圖。

原來答案是:船兒沿著龍江往下劃,下遊是柳江;再下遊是黔江;穿過大藤峽向東是潯江;到了梧州逆桂江北上,上遊就是美麗如畫的漓江了!過了桂林,再往北去,經過六十裏長的靈渠(也叫湘桂運河),便進入了湘江上遊;然後順流而下(實際是北上),直達洞庭湖;穿過八百裏洞庭而進入長江;東到鎮江;再由大運河北上,就可以直達北京城的左安門了!

“這條航道的關鍵是靈渠。”周老師講。

鮮於國風喟歎著:“原來‘湘桂通津’指的就是溝通湘江和桂江的這條人工運河呀。中國人真了不起,兩千年前就把祖國大地用運河交通聯結為一體了。這也是列強瓜分不了,日寇並吞不下的一個原因嗬!”

劉菊淡趕緊補充:“從秦朝起,全中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推行郡縣製,兩千多年了!小日本怎麼吞得下?鮮於先生,我還記得您那幅漫畫《蛇吞象》哩,真是畫得太好了!”

“靈渠是什麼時候修建的?”章校長問。

“是秦朝!”高二學生哈玉立刻回答。

“對對。後來隋煬帝修大運河;乾隆皇帝從運河坐船七下江南視察國情……哈哈,這裏邊的好故事可多啦!就請周老師慢慢講給大家聽吧。”章校長鼓動著。

“講!講地理,講曆史,也是愛國呀!”周老師果然被鼓動起勁頭兒來了。

章校長激動地說道:“是啊,愛國,並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它包含著熱愛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包含著熱愛咱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和文化!”

講到愛國,鮮於國風最易動感情,嗚咽著說:“我的祖國,美麗的三千裏江山,被日寇蹂躪半個世紀了。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去描繪漢江上的白帆喲……”

章校長拉住他的手,“朋友,請你相信,我敢斷言:小日本的氣數再也拖不過三年啦!”

經過大家熱烈的討論,學生們一致讚成把獎品送給周老師。周立言深受感動,覺得荒涼的三岔小站也值得留戀,蒼蒼龍江也脈脈含情,特別這孩子們的拳拳童心,才是最美好的世界。當他雙手接過章校長使用多年的這支舊派克筆的時候,嘴裏不說,心裏卻已經承認章校長堅持複課是有遠見的。他覺得自己的心,與校長的心,同學們的心,貼得更緊了。

晚上,周立言的枕頭挨著章樹人的枕頭,兩人仰著臉觀察滿天繁星,進行著名副其實的談天兒。

“校長,我聽說您對中國人名、地名的涵義很有研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