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非常歡喜我們能夠因緣具足,能夠與諸位善知識共同來探討“禪與生活藝術——我們離幸福有多遠?”
相信禪的智慧一定能夠讓我們非常有智慧、有慈悲地活在當下,零距離地來感受幸福和快樂,當下成就,獲得當下的幸福、今生和未來世的幸福,以及永恒的、究竟圓滿成佛解脫的幸福。
祝福大家!阿彌陀佛!
【現場答疑篇】
聽眾:大願法師您好,平常我們工作壓力比較大,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的心靈更寧靜一些呢?
大願法師:你的壓力很大是來自於哪一方麵?是來自於外部的動機,還是內部的動機?
聽眾:內部也有。
大願法師:其實保持覺知,活在當下。我們遇到壓力的時候,不要把它看做壓力,而是要向內覺照,有什麼事情讓我覺得有壓力呢?是因為我不熟悉的事情,對嗎?或者,我覺得我還沒有很成熟、很熟練地處理它。那麼這樣事實上就能照亮我內心一些黑暗的地方,內心的一些盲點,就是有一塊是我不太熟悉的,那麼這樣的話,我會很歡喜地去麵對它、照亮它,然後我就漸漸地能夠很得心應手地去處理它,這樣這塊盲區就不見了,這塊黑暗就不見了。
如果完整地說,佛陀有說過“苦集滅道”四聖諦,其實是告訴我們怎樣去做事的智慧。
“苦聖諦”就是遇到任何事情,尤其是讓我覺得有壓力的事情,我不要逃避,我很勇敢地直接去麵對它。
凡夫眾生第二個階段是遇到這些事情以後,就會很慌張,很急促地,很希望馬上有個方法急速地去把它解決掉。但是其實錯了,不需要這樣,因為你還沒有充分了解,所以第二個就是“集聖諦”,就是當我們麵對這個問題以後,這個問題其實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件事情,它都是有能量的。如果你很匆忙地急於處理它,那麼你的心就會被它的能量吸附過去。然後你的心就變得很狹小了。所以我不要著急,跟它保持一個距離。我很充分地從多個層麵多個方麵去了解它,這個就是“集聖諦”。如果是人,我就充分地溝通;如果是事,我就想盡辦法從各個層麵去了解關於這件事的資訊,這個充分了解的過程就是“集聖諦”。
而集聖諦以後,接下來怎麼樣?我在充分了解的過程之中,當然相應的問題在我心裏麵,解決問題的智慧也在我心裏麵,外在的任何都隻能給我們建議和啟迪。所以這個解決問題的智慧就浮現出來,這個就是“道聖諦”。
然後我就能夠處理好它,處理好以後,我就放下它。
所以“苦集滅道四聖諦”,我們用現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處理事情的四種智慧——麵對它,充分了解它,處理它,放下它,對嗎?還會有壓力嗎?
聽眾:您好,師父。我想請問一下佛陀有句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是何意?
大願法師:你想得到禪的回答?還是想得到教理的回答?
聽眾:我想得到禪的回答。
大願法師:就是這個意思(拿起一串佛珠),回答完畢。(眾笑)
聽眾:您好,大願法師。像我平時用腦習慣了,遇到任何事情,第一反應,馬上大腦就要分析就要思考。那麼我想請問一下,而且我能夠體驗到我的大腦是比較疲憊的、辛苦的,那麼到底能否把我的腦袋和我的身體真的放下?
大願法師:這個很實在。其實是這樣,我還是希望大家不要誤解,我們在沒有真正明心見性之前,我們要完全沒有大腦思維是不可能的。我們隻需要消除對於大腦思維的執著,而不是不用大腦思維。消除對於大腦的執著,就是說我有大腦思維,然後我盡可能地突破這個思維的局限性。
因為什麼呢?我們從幾點來說。
第一點,佛陀說,知識使我們免於無知,智慧使我們免於無明。所以知識一定是依靠大腦思維,用過去心去累積起來的。但是,無論我們累積多少的知識,都不會必然導致開悟。為什麼?因為禪是在智慧的層麵,而非知識的層麵,這個是第一點。
第二點,無論我們皓首窮經,盡一輩子的力量,乃至於多生多世的力量,我們累積的知識都是有限的,對嗎?都是有限的話,那他麵對這個無限的世界,內心還是難以消除恐懼,對嗎?因為世界的無限的,知識怎麼累積都是有限的。所以像莊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思考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樣我們都難以真正做到“無有恐怖”,心裏麵沒有恐懼是難以做到的。所以我們永遠都會心有恐懼,從內心深處來說我們的心沒有安全感,對不對?
所以我們其實需要去嚐試一下,不要用大腦思維,不要用學的知識作一個中介,我直接用我的心去麵對這個事物,這個中間沒有一個中介。我們平時是有一個中介,對不對?你看我眼前的這個花,我的心跟這個花是直接地麵對,不需要用一個知識,不需要經過中間這個中介、大腦思維。
但是我們總會習慣,一看到這個,我馬上就會判斷,這個是菊花,那個是玫瑰花,那個是百合花,然後就給它貼一個標簽,就完事了。我的心又會去攀緣、又會去判斷另外一個事物,但事實上這個沒有用。為什麼?
一個是生死輪回就起來了,因為你一直給它貼上一個標簽的時候,你又在追逐下一個的時候,這一次有一個輪回,下一次還有一個輪回,起一次的念頭,就會有一次輪回,那你一直會不斷地輪回,難以脫離痛苦。
還有一種是什麼?這個花本來是刹那刹那地在呼吸,它是活的,我的心也是活的,活的跟活的一相對的時候,事實上在當下因緣重組就會有新的生命產生出來,是什麼生命?智慧生命。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見五祖的時候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就是這樣來常生智慧的。因為花是無量因緣成就,我也是無量因緣成就,那麼在因緣和合的時候,不斷地有智慧力生起來,而不會僵化地貼標簽。我們總是大腦思維,總是貼標簽,把活的東西看成死的,把動態的看成靜態的,所以這個就是局限性,然後我們還認為這個很正確,很執著於這個,然後就在我與世界之間就造了一圈一圈的圍牆。所以這個是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