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過程--美國曆史地理學特色一瞥(3 / 3)

文化地理學,像其他地理學分支一樣,離不開與大地的聯係性。大地表麵那些由於人的影響而產生的特征,對文化地理學具有特別意義。文化可以被理解為人們的生活方式,或價值體係,或行為控製係統。一個特定的人類群體,在特定文化的支配下,在其所在的區位或區域中,必然創造出與其相適應的地表特征,文化地理學就是要鑒別與區分不同的文化區域,考察文化景觀,探索文化曆史,研究人類介入環境、利用環境、改造環境的方式。一般認為,文化地理學的研究中,包含五大主題:文化、文化區域、文化景觀、文化過程和文化生態。文化區域體現著文化的空間存在形式,文化景觀則是文化在地表的表現形式,文化過程即文化的運動與相互作用,文化生態則反映了人、文化、環境三者的統一性。

將有關文化的思想應用於曆史地理問題,不外是將文化地理研究的主題加上時間、曆史、過程這樣一些因素。由於文化地理學強調的是人地的相關性,特別是強調人對地的改造,那麼曆史時期的大地不僅僅是人們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活動的舞台,也應是人類的創造對象。今日的環境已成為人造環境,所謂自然環境,隻是指環境中的自然因素,而環境整體已經不是“自然”的了。此外,人類在改造環境、對大地表麵進行建設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尋求功能上的效益,也伴隨著濃厚的審美趣味與價值趨向。也就是說,人們既有利用大地為自己服務的一麵,又有在大地之上表現自身的一麵。

基於這樣一種思想方法,曆史地理學可以首先從今天的地表現象出發,考察這些地表創造物的曆史層次和銜接方式,並探索現象背後的動因或動機。在資料條件充分的情況下,可以對過去的文化區域或文化景觀進行複原和分析,研究不同時期不同文化對地麵的影響過程。另一方麵,曆史地理學甚至可以研究過去時代人們的環境觀念、環境趣味、環境想象,以及這些觀念的演變。總之,展開對文化現象的研究,使曆史地理學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對問題的剖析,不隻是闡述“地”的原因,還要發現“人”的原因。在這個意義上,曆史地理學已經不僅僅是“地學”了。

其他參考文獻:

1.侯仁之:《曆史地理學芻議》,載《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62年第1期。

2.C。Sauer,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in Geography,No。2,pp。19-54,1925.

3.C。Sauer,Foreword to Historical Geography,in A。A。A。G,No。46,pp。287-299,1941.

4.C。Sauer:Land and Life,edited by J。Leighly(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3)。

(本文原載中國留美曆史學會編:《當代歐美史學評析--中國留美曆史學者論文集》,人民出版社,1990年)

[注釋1]這是英國曆史地理學家達比強調的觀點。見H。Darby,“On the Relation of Geography and History”,in Cultural Geography:Selected Readings,edited by F。E。Dohrs(New York:Thomas Y。Crowell Company,1967),pp。30-42.

[注釋2]達比為英國著名曆史地理學家,30年代曾任利物浦大學地理係教授,在研究中發展“係列剖麵”理論,建立“利物浦學派”,被視為英國現代曆史地理學的奠基人。我國著名曆史地理學家侯仁之教授曾是達比的研究生。

[注釋3]所謂“剖麵”(cross-section),指某一地區在某一個時間斷麵上的地理麵貌,例如“1856年紐約州地理”或“乾隆三十二年北京郊區地理”。如果是若幹個次序相接的時間的地理,則稱作“係列剖麵”,如“乾隆二十六年京郊地理-乾隆三十二年京郊地理-乾隆三十五年京郊地理……”。

[注釋4]這是英國曆史地理學家達比強調的觀點。見H。Darby,“On the Relation of Geography and History”,in Cultural Geography:Selected Readings,edited by F。E。Dohrs(New York:Thomas Y。Crowell Company,1967),pp。30-42.

[注釋5]侯仁之教授曾撰文係統地介紹了達比的係列剖麵理論,在他的許多實際研究中,都運用了這一方法。

[注釋6]A。H。Clark,Three Gentries and the Island:A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Settlement and Agriculture in Prince Edward Island,Canada(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59)。

[注釋7]D。Meinig,Andrew Hill Clark,“Historical Geographer”,in European Settlement and Development in North America,Essays on Geographical Changes,in Honour and Memory of Andrew Hill Clark,edited by J。Gibson(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78)。

[注釋8]見F。Kniffen,“Louisiana House Types”,in Readings in Cultural Geography,edited by P。Wagner and M。Mikesell(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2)。

[注釋9]D。Meinig,The Shaping of America: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on 500 Years of History。Vol。1 Atlantic America,1492-1800(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6)。

[注釋10]D。Meinig,The Mormon Culture Region:Strategies and Patterns in the Geography of the American West,1847-1964,in A。A。A。G,55,1965,pp。191-220.

[注釋11]這是在一次談話中梅尼教授直接告訴筆者的。

[注釋12]見Wagner and Mikesell:Readings in Cultural Geography一書序言。此書彙集了近40篇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文章,在美國學者中被視為文化地理學的重要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