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引著一身穿錦袍,頭帶玉冠,麵容清秀的青年走了進來。少年身邊隻跟了一位老太監,信步走進大堂。
眾人正欲行禮,青年忙示意眾人免禮。道:“本宮也曾聽訓於林師座下,前幾日聽聞林師獨子冠禮。本宮欲一睹少年英才。未來的國之棟梁。故不請自來,若是攪擾了林師,還請見諒。”
“殿下多慮了,殿下能來臣很高興。還請殿下上座。”
四人也不再客氣,坐了下來接下來自然又是一番兄友弟恭。
林啟見賓客已然到齊就座,吩咐道:去叫少爺出來。
不一會林昭身著玄衣,身後跟一少女,卻是林曦。林昭麵帶微笑走了進來。向眾人躬身行禮後,走到林啟麵前道:孩兒拜見父親。
林啟點點頭,拿過擺在桌子上的鐵冠,示意林昭低下頭。林啟顫巍巍的將冠給林昭帶上,不禁老淚縱橫,卻笑道:“昭兒,自今日起,你就成年了。以後的路要你自己走了。”
林昭哽咽道:“多謝父親多年來養育之恩,孩兒以後定當建功立業,不墜我林氏威名。”
林曦將一口古劍掛在林昭腰間道:“妹妹也恭喜哥哥了。”
眾人紛紛向少女望去,以前隻知林啟有一幼女,卻未曾見過。沒想到今日方見廬山真麵目。
楚王李恪咳了聲,將眾人拉了回來緩緩開口道:“方才本王說有件大禮要送給林公的。”
說罷從懷中掏出一道明黃色卷軸,朗聲道:“定國公太子少師林啟,其子林昭接旨。”
眾人紛紛跪下,林啟道:“臣林啟攜子林昭接旨。”
楚王李恪展開聖旨,開口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林氏一族自先祖林遠開創以來,林氏為國屢立功勳,定國公林啟為國鎮守邊關,勞苦功高。今朕特蔭封其子林昭為從四品禦林軍校尉,著護衛皇城之職。”
臣林啟、林昭謝恩。李恪將聖旨遞給林啟,開口道:“林公請起吧。父皇本欲遣一重臣前來宣旨,得知本王要來,便把這差事交給了本王。還特意命本王於冠禮之後宣旨。以慰林氏忠心。”
眾人不禁低頭暗自盤算,楚王這是要向林氏示好,看來今上也是默許得了,今天楚王此來是要告訴林氏該站隊了。隻是此刻不知太子該如何自處。
隻見太子李謙神色並無變化,可見當今這位太子殿下也是城府極深之輩。在今上不喜之下,有無母族支持,隻憑一幫清流禦史。這位太子,縱為儲君之尊,依然不見得能榮登九五,君臨天下。
這場儲位之爭局勢依然撲朔迷離,眾人無不有種風雨欲來的感覺。
林啟道:“多謝陛下天恩,明日林啟當攜小兒親去謝恩。還請王爺轉呈陛下。”
“這是自然,時候不早了,林公還請繼續招待賓客,否則本王就有喧賓奪主之嫌了。”
今日大家來參加我林氏小兒冠禮,林啟感激萬分。林啟無以為報,略備薄酒,不成敬意。還請大家隨意。
眾人入座,宴席開始。林曦跟林啟告退,這裏已不是她這個女眷待的地方了。
眾人酒過三巡,也紛紛告辭而去。最後楚王、琅琊王、高陽王也欲離去。李謙卻開口道:“林師,李謙有個不情之請。”
還請殿下示下,林啟心中不由得一緊張。
久聞林氏有書庫一座,藏書不知何己?不比崇文館藏書少,且有不少稀世孤本。是為林氏傳家之寶。本宮欲改日前往一觀。不知林師可否行個方便?
這個自然是沒有問題的,到時還請殿下早作知會,也好讓林啟有個準備。以防有人唐突了殿下。
既如此,本宮過府之時,自會先行遞上拜帖。今日本宮就先行告退。
臣恭送殿下,說罷。便恭送四人出府。
回到林府的林啟不由得一臉陰霾,今日林昭冠禮竟引得太子、楚王、等皇子的關注。不由得甚是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