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中,林啟不禁扶額長歎,風雨靜而風不止。林氏本不欲插手帝位之爭。可是今日四位皇子接踵而至,就算林氏有心中立,可是又有幾人能信?
正在林啟頭疼之際,門外傳來敲門聲。“是誰?”林啟問道
是素女,女兒見父親愁眉不展,故來看看父親因何事煩心?
既是素女,那就進來吧。林啟對於這個幼女還是十分疼惜的。
素女推門進來,懷中還挎著食盒。看見坐在椅子上的林啟愁眉不展,不由得的心中一痛,緩步上前道:“父親,就算萬般煩心事,也得以身體為重啊。”
林啟揉了揉額頭:“素女說的對,走一步看一步吧。不知素女對四位殿下有何看法?兩不相幫可能演變成腹背受敵的。畢竟誰也不會在身邊留下隱患的。”
林曦沉思道:“父親說的不無道理,可是四位殿下女兒了解不深。不敢妄斷啊。還是把哥哥叫來,他可是跟三位皇子同殿授學的,了解的可能多點、”
不錯,為父怎麼把這茬忘了,說罷衝門外一喊:去把公子叫來。
少時林昭推門進來,見父親愁眉不展。道:“父親可是為今天,四王到來犯愁?”
若不是為這,為父何必如此為難。找你前來,就是想知道在你看來哪位皇子繼承大位的可能性較大。
孩兒在崇文館授課,因楚王年長已經入朝參政故而對楚王不甚了解,其他三位皇子倒是還算了解的。
林啟道:“哦,在你看來,哪位皇子更有潛力?”
在孩兒看來高陽王是幾率最小的,因為高陽王年幼且多勇無謀。又與琅琊王一母所出,故而二人可以算成一個整體,若琅琊王上位高陽王也有一世閑王可做。高陽王年紀雖幼,但對於這一切看的還是十分清楚的。所以高陽王大致可以不用計算在內,但也不能排除高陽王故意隱藏,畢竟皇室子弟沒有一個省油的燈。
再說琅琊王是為陛下次子僅次於楚王,且為人機警,聰敏好學。又母族勢力雄厚。若是得高陽王相助,二王合力之下,則大位可期。而且琅琊王最近也該加封親王了,這樣一來琅琊王的勢力也該大增。再說琅琊王可是太師肖景山的關門弟子。誰知道肖太師對這位王爺持什麼態度哪。
剩下的就是太子了,太子這人孩兒一直看不透。若說他無心大位,可是他穩坐東宮儲君之位,就算在楚王步步緊逼之下依然絲毫不亂。若是說他有心大位,可是他又不得今上所喜。母族式微,也不擴張勢力,隻有一幫清流言官因其是嫡子,堅持太祖遺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孩兒與太子一同授課兩年卻是實在看不透太子的深淺。
至於楚王身為今上長子,深得今上喜愛,又與今上年輕的時候如出一轍。母族勢力雖比不上琅琊王,可是比太子卻有餘,可是父親不要忘了楚王在軍中的威望。當初今上讓年方十六的楚王代天北狩,楚王殿下可是親自斬首百餘人的,此戰可是讓軍中那些將領大為佩服的。
林啟沉吟半晌道:“若依你所說,不出意外的話,帝位將會在琅琊王、楚王、太子之中決出。其中太子式微,琅琊王次之,楚王最強。”
林昭點了點頭:不錯,其中楚王上位對我林氏來說,本就沒有什麼利益關係,畢竟我林氏也是屬於軍方一脈的。這些年父親受那些文官的氣還少嗎?父親為國拚殺,那些禦史卻彈劾父親擅權,孰不知戰場瞬息萬變,戰機轉瞬即逝。若是楚王上位,按照楚王以往的作風,我等還可以少去許多掣肘。
林啟道:“昭兒你所言有理,可是你還是主觀意識太強,這個太平年代天下百姓又有誰會希望去打仗。素女你如何看?”
女兒對諸位殿下不甚了解,但是女兒得提醒父親不要忘了太子的母親,先皇後魚玄機。
你是說那位天師道的魚玄機。
不錯,女兒就是說的那位。就算先皇後早逝,可是以她的謀略心機,誰會知道她有沒有為太子留下什麼後手,或者說太子學到了她幾分本事?
先皇後魚玄機,有什麼奇特之處嗎?林昭好奇的問道。
林啟道:“你不知道,也不為怪。畢竟今上當初關於先皇後的一切可是嚴密封鎖消息了的。就連為父也是略知一二。就是今上還為皇子時,爭儲式微,就欲向青州蘇聯姻,可是青州蘇氏適嫁的女兒本就不多,隻有一位嫡女。也是青州蘇氏當代家主最疼愛的女兒,自然不可能嫁給當時還是式微的今上,而遍查族譜又沒有合適的女兒,最後想起了一位蘇氏家主酒後與婢女所生的女兒,早年送去修道祈福的女兒,趕緊錄入族譜,嫁於今上作為正妻。
這一來可是將今上的麵子落的幹幹淨淨,今上也隻有忍恨吞下這枚苦果。可誰知自從今上迎娶了這位正妻後一飛衝天,引得先帝注意。終得傳大位。其中的曲折無人知曉究竟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