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緊張的看著林啟問道:“這到底是為什麼?”
林啟反問道:“你想我林氏當時已經傳承近百年,根基深厚。而且手握兵權,能有什麼事能讓我林氏毀於一旦?”
林曦震驚道:“難道是謀反?除此之外,女兒想不出任何事能使林氏族滅。”
林啟道:“不錯,正是謀反。當時掌權的五祖心有大誌,身居高位,手握兵權。為讓我林氏再上一步,卻動了妄念,竟然私自從邊關調回五千精銳,意圖謀反。隻可惜,竟然遇上了一代雄主孝宗皇帝。最後功虧一簣。五祖身死,全族被囚。孝宗皇帝正準備將我林氏滿門抄斬,罪行公布天下之際。由於邊關一直是我林氏掌兵,主帥無故身死,邊關士兵人心惶惶。韃靼見邊關不穩,竟傾舉國之兵。打破邊關,一路南下。兵臨晉陽城下。眾臣勸孝宗皇帝遷都南巡,滿朝動蕩之際。六祖在天牢中手持太祖賜給先祖留下的一麵金牌,要直麵君王。在那奉天殿上,六祖披頭散發,高舉金牌。直麵孝宗皇帝,孝宗皇帝怒斥道:你林氏位極人臣、享受百年富貴,卻不思報答君恩,卻欲謀反。致使邊關不穩,韃靼兵臨城下,你還有何話說?。”
六祖把頭都扣破了,隻言:“林氏謀反,不知情者居多,陛下值此危難之際,當盡誅首惡。若陛下真的要殺,我林氏子孫寧願戰死沙場。隻求陛下念我林氏先祖餘蔭,給我林氏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若我林氏擊退韃靼,請陛下念我林氏血戰之功。為我林氏留下一條血脈。六祖當殿立誓:凡林氏子孫男丁身高超過車輪者,盡赴沙場,隻求孝宗皇帝,留下繈褓中的嬰兒,不辱我林氏女眷。”
那一戰,我林氏凡是身高超過車輪的男丁盡皆發配沙場,一無堅甲,二無戰馬。布衣赤足便上了疆場,那一戰我林氏父子相護,兄弟並肩。父親替兒子擋住一箭,兄長替弟弟挨了一刀。打出了我林氏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一仗。百人去,一人還啊!活下來的隻有六個孩童,以及六祖,當韃靼退去,我林氏的屍體整整堆滿了百輛大車,六位孩童以及婦孺肩拉人推將他們的父親、兄長、夫君、兒子拉到了皇宮之外。六祖身中六箭,一十三刀。這還是在我林氏重重保護之下,六祖後來回憶其中就有他的親侄子替他擋住了一槍,那才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被韃靼一槍貫膛,血濺在六祖臉上。林氏都知道誰都能死,唯獨六祖不能死。隻有六祖才有可能保住林氏,六祖也清楚這一點,可是眼看看一個個親屬、孩子為了保護自己死在麵前。六祖往後的一生都活在愧疚之中。
就連六祖麵君都是被抬著上殿的,金殿之上,六祖向孝宗皇帝複命道:“林氏子孫盡皆戰死沙場,唯餘罪臣苟且偷生。罪臣授首待戮。隻求陛下,放過皇宮門口的那些孩子婦孺,罪臣代我戰死的林氏子孫叩謝陛下天恩。”說罷吐血金殿,滿朝大臣無不落淚。可歎一人之野心,竟連累的全族皆滅。若是沒有六祖橫空出世,林氏恐怕早就族滅。遺臭萬年。五祖若非早死,看到這一幕不知會作何感想?
林曦道:“後來孝宗皇帝放過了我林氏?”
林啟道:“不錯,孝宗皇帝不愧是一代雄主。念我林氏子孫血戰之功,不計功過,放了我林氏一馬。自那以後我林氏交出兵權,爵位降為三等國公。林氏也在重重監視中度過了孝宗一朝,不敢有任何違製的舉動。就連六祖如此大才也不敢表現,蹉跎半生。不過我林氏還是保存了下來,孝宗皇帝未免這場醜聞曝光,特意捏造消息說:五祖帶兵不利,致使韃靼南下,危及晉陽,隻誅殺五祖,降林氏爵位為三等國公,也算保住了我林氏百年清譽。”
而後孝宗皇帝駕崩,新帝繼位。感念當年林氏戰功,又二十年忠心耿耿。又值韃靼肆虐邊關。重新啟用六祖,六祖在五十歲那年再次領兵開赴邊關。六祖臥薪嚐膽二十載,國仇家恨終於有機會報了,而後十年間將韃靼遠逐漠北。六祖最後身死邊關。臨終前,告誡子孫:“一定要再複我林氏榮光,讓我林氏成就千年世家。”自六祖之後我林氏奮發圖強,屢建奇功終於在你們曾祖那一輩。哲宗皇帝複我林氏一等國公。頒下丹書鐵券,以示恩寵。
而我林氏子孫多曆沙場,子孫戰死的多,常年征戰,夫婦又聚少離多。子嗣艱難。故而我林氏縱然是百年世家至今依然子孫單薄。可我林氏的血性一直在傳承。
林啟說完,林昭和林曦不禁淚流滿麵,唏噓道:“我林氏還有這般變故,竟因一人之妄念,差點舉族皆滅。而我林氏子孫卻在血與火中站了起來。我等定披荊斬棘,不負先祖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