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提高素質教育的改革呼聲越來越高,全市教學研究工作提出以“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係”為目標,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以“加強學習,積極探索,共同研究,熱忱服務”的工作思路,堅持教育創新,提高教研實效。市教委製定並實施《義烏市小學、初中新課程改革考試評價意見》、《關於加強新課程教學常規管理的意見》等新課改指導性文件,設立開放日,讓社會人士、家長參與聽課評課等活動,廣泛吸取對素質教育的建議和意見,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係。各學科教研員們還先後參與多所學校的校本課程和教材開發。
針對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全市教學研究強調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抓教師角色的轉換,抓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抓三維目標的落實。市教委組織開展全市範圍的“課改教研活動周”,教師與教研員一起反思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共同尋找製約課堂改革的瓶頸,開展專題論壇。浙江省教育報社等單位聯合組建浙江省新課程講師團,到義烏舉行教學觀摩研討以及新課沙龍活動,推廣新課程改革成功經驗。義烏市的課程改革經驗先後在《教育信息報》、《教育發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等報刊上作了介紹交流。
2006—2008年,體現各校和各地域特色的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教材開發成型,全麵進入課堂。在教學研究中,根據國家教育部新課改文件精神,探索實施重型教研文化,完善質量監控、均量值教學質量評價方法。開啟網上教研平台,形成網上公布主題——教者公布教學設計——全市學科教師提意見——備課組修改設計——聽示教——組織議論評課——總結點評——聽課者上網辯課——學生參與——總結性推廣——資源共享的教學教研模式;在教學方法上,開展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評價的策略和標準研究,全市中小學都學習杜郎口經驗,開展以“先學後教、自主學習、有效探究、問題解決”為主題的教學方法研究,一批學校嚐試使用電子白板等先進教學載體。
三、高中教學教研
在1988年義烏“撤縣建市”以前,高中一直是義烏全日製教育的薄弱環節,高中教學研究工作也一直不夠重視。1988年以後,義烏市教育局提出高中教育“麵向全體,因材施教,培養智力,發展個性”的理念。
為此,義烏各中學實施以教學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重點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吃透課本的大綱、高考說明、會考標準;要求教學環節從計劃、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試,步步落到實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推廣,高中的電腦多媒體教學得到重視。
為切實提高高中教學質量,自1995年起,全市各高中施行“先說課,後教學”的教學嚐試,即教師在上課前口頭表述對教材的理解、教學方法、教學程序。當年7月,全市高中一、二年級40歲以下的各科教師進行首次“說課”培訓活動,大大促進了高中課堂教學的效率。全市召開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分析會,總結高中各科教學經驗,分析初中普及和高中加快發展後所麵臨的新情況,明確中學各科教學目標,提出措施,促進高中、初中教育質量再上台階。義烏市教委還提出要在課堂教學中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有機滲透思想教育內容。許多高中學校開始使用計算機作為輔助教學工具,提高教學質量。
1998年開始,義烏每年舉辦全市性的CIA課件評選活動,義烏中學在浙江省首屆、第二屆中小學自製CIA課件評比中獲得一等獎。此後,義烏中學、義烏市第二中學成為全國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為使教育教學通過“學校等級達標、教師基本功達標、實驗教學達標”等評估驗收,市教育局教研室組織高中一年級40歲以下英語教師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比武,高中語文教師進行“語文課加強素質教育”為主題的教研課活動,推動教學研究的開展。
進入新世紀後,高中教學以信息技術普及及應用為重點,致力於課堂教學發展性的研究和實踐,進行教學改革。普通高中開始實施教育部《全日製普通高中的課程計劃》、《浙江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示例表》和《浙江省普通高中課程“二一分段,高三分流”試行學校課程計劃安排示例表》。新計劃增加了信息技術必修課內容,勞動技術和社會實踐改為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會服務和社會實踐4部分。
全市高中物理學科推廣義烏中學特級教師吳加澍為核心的物理組創設的“學生為主體、實驗為基礎、思維為中心、過程為主線、變式為手段”的教學模式;高中政治學科推廣“以學科材料為依據,以媒體為手段,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重點,以方法為核心,以覺悟為目的”的基本模式;高中語文普遍開設“閱覽課”,以擴大知識麵和閱讀麵。
2002年後,全市各高中學校依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意見》,形成行政推動、以校為本、校際協作、網絡支持的教研機製,對新課程進行“開展合作、自主探究、有效參與”等係列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活動;開展學習杜郎口經驗,以先學後教、有效探究和先學後教、問題解決為主題的教學研究和課堂教學方式改革,頗具成效。
2004年以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各學段進行探究普通高中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究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參與度,營造以學生主體,積極向上、和諧活躍的學習氛圍。
全市各普通高中實施新課程方案,采用學分製,模塊考核與學業水平考核(會考)相結合,完成規定學分和高中會考合格予以高中畢業。全市高中學校以《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意見》為依據,以對教材的研究和課堂教學設計作為校本教研、集體備課、教學總結和教師培訓的重點;教學過程實行分層要求、分步到位。在課堂教學上,重點推廣先學後教,循學而導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力求體現三維課程目標,以引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實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同時,市教育局以優質學校為基地,以交流、均衡、協調為目標建立學科網站,從而實行資源共享,推廣優質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