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思想和課外教育豐富多彩(3 / 3)

3、勞動與實踐活動

義烏“撤縣建市”後,全市實施《義務教育全日製小學、初級中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從小學三年級起開始開設勞動課,並遵照《全日製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試行草案)》,確定這門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及簡單生產勞動的教育和實踐,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逐步培養勞動觀點,養成勞動習慣,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並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為此,義烏市教育局把勞技操作室的建設納入對學校的年度考核內容,不少學校的勞技硬件建設達到了較高水平,專用教室中配備有先進的綜合操作台。

90年代以來,義烏市注重通過組織科技夏令營、“三小”競賽、科技運動會等手段推動勞動與勞技教育。全市全麵實施小學開設勞動課,初中和高中一、二年級開設勞動技術課,每學年各4周;社會實踐活動每學年安排2周。同時,在初中設立“分流班”,因地製宜對學生進行蘑菇栽培、縫紉等初等職業技術教育。

義烏教育局要求全市初中開設一門職業課,抓好初三分流的學生初等職業教育工作,同時普遍開展“3+X”初中後崗前實用技術培訓。內容包括手工製作、家政、種植、養殖、自行車拆裝與維修等。義烏市自編的鄉土教材《農村實用知識讀本》和《義烏地理》也在全市初中使用。1992年開始,初中畢業會考後,各校組織不參加中考的學生全部參加短期實用技術培訓,教學內容有經商常識、工商法規、商品識別和合同協議寫作或種植、養殖知識等。

1995年開始,義烏市各級學校的勞動與技術教育教學工作圍繞“育師資、重教研、抓常規、創特色”的工作思路展開,實施勞動與技術教育建設工程。同年義烏中學被團中央、國家教委、中國科協評為全國100所“中學實踐教育活動先進單位”之一。

1996年,義烏市教委教研室首次對中小學期末勞技學科考試作出安排。初三年級所有學生參加基礎知識考試,對學生技能情況進行抽查;初一、初二學生隻進行技能考查,學生評價分為優良、及格、不及格三等。同年,全市舉行了首屆高中生識圖與製圖競賽,各高中學校派出高一、高二學生組成代表隊參加。全市還舉行首屆全市初一學生勞技製作現場比賽,內容為省編義務教育初中教材《勞動技術》。每年一次的學生現場操作比賽或知識競賽形成製度,這項賽事以後每年舉行,至2001年結束。

為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義烏市教委將科技教育基地的建設列入《義烏市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在1997年明確提出要建立1個市級勞技科技教育中心和9個鄉鎮級分中心,並投資130萬元在毛店初中老校區定力寺建立“義烏市中小學勞動基地”。基地為學生提供各種勞動實踐活動,有采茶、農作物種植、養豬、放羊、茶園竹園綠化苗木管理等,以及農技知識講座和環境保護宣傳。市教委要求城區中小學每年有1周時間到勞動基地參加勞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000年,義烏市教委提出勞動技能教育目的在於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長技、以勞強體、以勞益美、以勞創新,要求各學校嚴格執行課程計劃,開好勞動和勞動技術課、改革勞動和勞動技術課堂教學,強化勞動技術教育的質量監控;規定學生無故不參加生產勞動或勞動期間表現不合格者不予畢業。市教委和科協還組織舉辦義烏市首屆中小學航模比賽,並在金華市航模比賽中,義烏市囊括了團體總分初中組前4名、小學組前5名;在浙江省航模比賽中義烏市獲獎牌267枚,其中金牌63枚。

2001年6月,義烏市中小學科技教育中心成立。該中心擁有18個專業教室及相應的師資和設備,承擔義烏城區中小學的勞動技術教學任務、負責全省勞技師資的指導和培訓、組織全市科技創新活動和競賽。中心有電工、航模、陶藝、電子、建築設計、電子控製等專業供學生選擇。

2002年,在開展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的實驗工作中,義烏市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綱要(試行)》課程改革目標,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係,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並確定義務教育七至九年級開設屬於地方和學校課程的必修課——綜合實踐課。綜合實踐課包括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和勞動技術教育等內容。新課程中,勞動與勞動技術教育、藝術教育、科技教育相互融通,重在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全麵實施九年製義務教育的前提下,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義烏市確定在農村普通中學試行“綠色證書”教育,城市普通中學也逐步開設職業技術課程。

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勞動環境,義烏中學還將校內的23畝學農基地正式劃塊由班級負責承包,種植西瓜、蔬菜、土豆、油菜、小麥等,每個班都購置了鋤頭等工具,利用勞動課、課外活動和雙休日進行耕種、管理、收獲,不僅改善了學校食堂的夥食,使學生在辛苦勞動的同時,也享受到豐收的快樂。

2004年,義烏市將每年舉行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航模比賽、無線電測向比賽進行整合,舉辦首屆青少年科技運動會,受到廣大青少年的歡迎。

義烏市中小學科技教育中心也在這一年被浙江省教育廳、團省委授予省級校外教育先進單位。不久,義烏市中小學科技教育中心與義烏市中小學勞動基地合並為“義烏市中小學科技與勞動教育中心”,為義烏市的中小學生創造了優越的開展勞技活動的條件。

2006年之後,義烏市在普通高中實施教育部提出的大課間、陽光體育運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按新課程模塊和學分分配總分方案,製定活動計劃,確保學生每天至少課外活動1小時。同時,建立多種社團組織,挖掘體、藝、科技的傳統項目,建立興趣小組和個人活動項目,形成月月有競賽,班班有活動,人人有特長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