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王韜為例淺探早期維新派的重要性(3 / 3)

早期維新派大多數有過這樣的經曆,根據自己的考察和切身感受,他們深刻體會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重視興辦教育、養民教民、培養多層次的人才。他們認為清朝設的教育機構形同虛設,是科舉的附屬。而科舉製度就導致了學者隻知道背八股、死記硬背,虛度時光,埋沒靈性,以致於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一些切實可行的學問。所以要想振興我國就必須廣植人才,而要廣植人才就必須興辦教育,教育就是強國之路,興國之要,所以就要改變我國的教育製度。王韜認為科舉取士最大的弊端就是所學非所用,學與用相脫節。所以他要求改革科舉製度,在科舉考試的內容上加以調整,這就要求學者全麵發展。除了在軟件上有所改變,還應該進行硬件改變。他建議改書院為學校,學校不僅要有普通學校還要有專業學校。專業學校包括外語學校兼翻譯學校、陸軍學校、海軍學校、製造學校和船舶駕駛學校等。僅從王韜對教育的硬件和軟件的變革思想這兩點來看,就能看到他思想的先進性。他不僅要求人們要全麵發展還要求某方麵的特別技能,而這些特別技能都是有助於富國的,可見他當時的用心良苦。

無論是王韜,還是其他的早期維新派者,他們將西方教育引入了我們的傳統文化之中,提倡學習西學、派留學生出國學習、設學校、普及教育,尤其是他們提出了男女平等、倡導女子也接受教育的思想是振聾發聵的,就如一團洪流,不僅給當時的封建社會帶來了相當大的衝擊,而且為以後的婦女解放等思想積累了寶貴的思想基礎。他們關於教育改革的思想不僅從廣度上擴大了教育對象的範圍,而且從深度上深化了教育內容的學科教育。我想,現如今的教育要求我們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和大學的分專業都是從早期維新派的思想慢慢的變化發展而來的,可見影響之深遠。

三、結論

在當時早期維新派所處的中國已經是千年的老宅,隻是靠一些修補是不能煥然一新的,因為框架已經老化,必須重新修建框架,而早期維新派就是具有這種思想的設計師,雖然有很多局限性使他成為了設計師而沒成為建築師,但是他必定奪得了“創新獎”,是一位開創者。早期維新派能夠從傳統的觀念中擺脫出來,正視紛雜繁亂的世界,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教育等多方麵勾勒出一幅幅新的藍圖。早期維新派為了救國、富國,做了種種探索,他們為後人留下了一個個堅實的腳印和一座座不休的豐碑,開啟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指引著後人前行。雖然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有著很多局限性,在此不作討論,但是既然作為一個新生就必然有它的可取之處,它給當時封建基石一個劇烈的衝擊,也為後世點亮了火花,它的重要性是不容我們忽視的,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問題。(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 陳世華,胡啟南. 《王韜對外傳播思想探析》《南昌大學學報》[J]2011年第42卷第6期:93

[2] 王韜. 《漫遊隨錄》[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117

[3] [美]柯文. 雷頤,羅檢秋譯.《 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154

[4] 桑鹹之,林翹翹. 《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M].北京:中國人們大學出版社,1986:124

[5] 王韜. 《弢園文錄外編》卷二《重民下》[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19

[6] 魏源. 《海國圖誌》[M].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67

[7] 王韜. 《瀛壖雜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