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水資源人均總量而言,中國屬於貧水國家。中國以占世界6%的水資源,養活著世界上20%的人口,水資源嚴重缺乏的現象非常突出。近年來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用水量急劇增加。城市工業廢水和汙水的大量排放,使水資源受到嚴重的汙染,可供安全飲用的水源日益短缺。許多城市都麵臨水荒,水資源問題嚴重影響著中國的環境與發展。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全球和中國氣候暖化現象的日趨嚴重,青藏高原和天山冰川將加速退縮,一些小型冰川將告消失。此外,中國湖泊的富營養化問題也非常突出,據統計,全國有75%的湖泊均呈富營養化。在全國28個國控重點湖泊和水庫中,水質為IV類以下的有22個,占到重點湖(庫)的78.6%。2006年末的鬆花江汙染事件和2007年夏發生的太湖、滇池、巢湖等水域的藍藻事件,直接造成受害地無法從原水源地取水。這些嚴峻的形勢表明:飲用水和生活用水問題在全國範圍內還沒有完全解決,中國在保護和治理水源方麵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2.海洋生態係統
中國有四大近岸海域,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總麵積達473萬平方千米。中國的海岸線,包括島嶼岸線和大陸岸線,約為32 000多千米,其中大陸岸線為18 000多千米。由於全球氣候暖化的結果,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沿海地區一樣,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海平麵上升、漁業資源枯竭、自然災害頻繁、沿海水域汙染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生態危機。
由於工業和城市廢水以及養殖汙水的大量排放,中國近岸海域的水環境和沉積物環境質量下降,水體富營養化和局部區域汙染比較嚴重。自然生態係統遭到破壞,生態脆弱性加大。受港口建設、填海造地、固體廢物傾倒以及海上養殖等活動的影響,海域麵積日漸縮小、灘塗大量減少,海洋的自淨能力也嚴重削弱。此外,海灘違法挖沙現象嚴重,導致沿岸防護林麵積減少,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從而破壞了濱海景觀和生態係統。保護海洋生態係統已經成為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表明,2008年全國近海岸水質總體為輕度汙染。198條入海河流水質總體較差,汙染物入海量大於直排海汙染源汙染物入海量。東海的河流汙染物入海總量遠高於其他海域。這一年全海域共發生赤潮68次,赤潮累計麵積有所增加。
自1990年以來,中國沿海各地的海洋漁業資源出現衰退,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為了保護海洋資源,中國從1995年開始實施海洋休漁製度,使漁業資源下滑的勢頭得以遏止。雖然如此,中國海洋生態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3.森林生態係統
截至2008年,中國森林麵積為1.9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0.36%,森林積蓄量為137.21億立方米。中國森林生態係統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從北到南依次分布的典型森林生態係統類型有寒帶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針葉林、熱帶季雨林和雨林等。
中國是世界上森林資源增長最快、人工造林最大的國家。為了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狀況,1978年中國啟動了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這項工程計劃至2050年結束,曆時73年,完成後三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4.95%。屆時,三北地區的風沙災害和水土流失將得到有效控製,生態環境會獲得極大的改善。
近年來,中國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製度,森林麵積和森林覆蓋量迅速增加,林齡結構和林相結構趨於合理,森林質量趨於提高,實現了由持續下降到逐步上升的曆史性轉折。但是,有些地方為追求經濟效益,采用經濟作物替換天然林,雖然從數字上看提高了森林覆蓋率,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會嚴重影響中國的森林質量。如何應對此類問題,是中國環境保護部門和有關人士麵臨的新課題。
4.草原生態係統
中國草原麵積約為4億公頃,約占國土麵積的41.7%,遠大於森林麵積和耕地麵積,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澳大利亞,居世界第二位,約占世界草原麵積的13%。應該說,中國是一個草原資源大國。
草原是中國麵積最大的綠色生態屏障,是牧民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也是中國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2008年,全國天然草原鮮草總產量94 715萬噸,載畜能力每月23 178萬個羊單位。資料顯示,從20世紀初到現在,中國北方草原已經向北退縮約200千米,向西退縮約100千米,90%的天然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現在每年減少約150萬公頃,其趨勢仍在繼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