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得癌才戒酒(2 / 3)

老媽說:“打酒的竹筒有大有小,一般分為二兩、三兩、半斤三種。”

這種計量方法方便快捷,免去了稱酒的麻煩。鄉下人的這種散裝酒,跟後來眼花繚亂的各種洋酒、紅酒和高檔白酒的虛名相比,實惠得多,好喝得多。自打那次我喝醉之後,我謹記父母的教誨,很長時間都沒再喝酒。直到走出校園、進入社會,踏上艱辛的搵食之路,麵對酒如海深的江湖,我才被肆無忌憚地墜進了酒的世界,接受酒的洗禮。

我本不是酒鬼,但在“酒缸”裏泡的時間長了,也就成了“酒鬼”,甚至還麻木地接受了“酒缸”潛規則。

在利益的驅使下,飯局一個接一個;在權力的誘惑下,酒杯一個碰一個。於是,那些民間著名酒令也就爛熟於心,比如“革命小酒天天醉,能喝不喝就不對。”“能喝半斤喝八兩,這樣的幹部要培養”。

而現在,是向這樣的“酒鬼生活”告別的時候了。

老爸說:“其實,酒令是中國酒文化的一個特色,它既有內容,也有形式。比方說,春節裏勸客人喝第一杯酒,會說‘一元複始,萬象更新’,勸喝第二杯酒,會說‘再喝一杯,好事成雙’,接下來可以說‘三陽開泰、四海為家、五穀豐登’之類的。可惜的是,隨著時代的變化,酒令,尤其是雅令,已經被弄丟了。”

“老爸不但會喝酒,還很懂酒文化。”

老媽說:“文化沒啥文化,酒倒是喝了很多,要不然能喝出個酒精肝?喝出個肝硬化來?”

老媽這話總算說到點子上了。

“老爸啊,你得聽老媽的,得戒酒。這話你聽了十多年了,都聽膩了吧?”我看看他,他就把眼睛給閉上,不說話。

我歎了一口氣,接著說:“老爸啊,我也是愛喝酒的人,酒曾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之餘,壓力過大,於是一日三餐不喝點酒,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喝個三五兩的,就感覺輕飄飄起來,其實,長期過量飲酒必然會造成巨大的傷害。比如我會經常出現焦慮、心率加快、出汗或者是手腳發涼等現象,我想,這應該也是我得癌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要改變類似這樣的、很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老媽聽出了我的用心,立刻站在了我這邊,與我為伍,並開始勸老爸戒酒。

她對老爸說:“你就戒了吧,人家喝酒是論餐喝,也不多喝,那叫喝酒。而你想起來就喝,隨時隨地喝,夜裏起來上廁所也要喝,一天到晚都在喝,每天都喝得迷迷糊糊,醉了就跟爛泥似的。”

我故意打斷老媽的話,說:“老媽,你說的是事實,他那叫酗酒,但你老是這麼說,老爸多沒麵子,多沒自尊啊!”

老爸偷窺了我一眼,再次閉上眼睛,仿佛在思考著什麼。

老媽說:“都是自己人,還講麵子?喝醉後跌倒在水塘裏,是全村人把他撈起來的,這叫有麵子了?都喝出了肝硬化了,還有什麼自尊?身體本來就很糟糕,幹嗎還要這麼酗酒?這皮包骨頭的身體還經得住你幾下折騰?十多年前,伢子帶你去上海看病,醫生就叫你戒酒,你愣是不聽,反而越喝越多,越喝越猛。後來,幹脆把酒藏起來,偷偷喝。”

老媽越說越激動,抹了一把眼淚,接著說:“伢子得了癌病了,都能把煙和酒戒了,你就不能學個好?你就不能為了伢子把酒給戒了?”

老爸終於開口了,說:“戒,這次一定戒酒。”

老爸的坦誠,讓我似乎看到了他戒酒成功的一絲希望。之所以此前沒告訴他我的病情,是擔心他身體差,受不了刺激。既然他已經知道了,也看到了我的現狀,也許,這次是勸他戒酒的最好契機。

我在反思,喝酒的趣味在什麼地方?可是喝了二十多年酒的我,卻說不清楚。有人說,酒的樂趣在醉後飄飄欲仙的境界,但我更喜歡喝酒過程中與朋友暢談時的陶醉。喜歡和對的人喝酒,喜歡那種精神的慰藉,所以,對於我來說,酒的興趣恐怕是在飲的時候。但酒會醉人,醉酒之後,我們就容易焦慮、抑鬱或者憤怒,從而導致人體的內分泌係統受損,使免疫係統機能紊亂,讓身體內環境失去平衡。免疫係統就像是人體的保護傘,當沒有了抵禦外來侵略的保護傘時,那麼我們患上各種疾病的概率就高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