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授還囑咐大家,必須破除對癌症的恐懼,誠實地麵對自我,擴大對自身的認識和對自我的覺察。這樣,我們除了藥物治療還能產生某種自我抗癌的力量,讓危機化為轉機,同時改變生活方式,爭取身、心兩個層麵協同治療。
原來,過去我們似乎太過於強調癌症的外來治療作用,而忽略了自身的防禦和自愈能力了。
林教授專業的診療,溫馨的叮嚀,讓我頓時有了食欲。送走這群“威武”的白大褂後,在老媽的幫助下,我又喝下了五勺子粥湯。悅悅大概看到了我喝湯時因為疼痛難以下咽時的猙獰麵目,硬是在笑容裏擠出了幾滴冒著熱氣的淚珠。
可能是怕我看見,她走向窗台。大弟和小妹趕緊拉著她看樓下的雕子窠。一看到鳥巢,悅悅就興奮起來,說:“我要鳥巢。”大弟問她是不是要掏鳥窩。她說就是要去參觀那個奧運會的鳥巢,還說這是她第一次來北京。我的天哪,此巢非彼巢,你嚇著我咧。
大弟和小妹願擔此責。大家說走就走,連再見都沒說,就一窩蜂似地出了病房,把我豔羨得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身體好就是好,他好,你也好。
老媽把他們送出去很長時間才返回病房,放下手裏的鮮花和綠植,她一臉神秘地走到我身邊,拍拍自己的褲兜,小聲說道:“兩遝。”
我立刻明白了媽媽的意思,責備她說:“媽媽呀,咱不能收悅悅的錢啊。人家不遠萬裏能來看望我,就算很重情義了,情義無價啊。”
“情義你收了,這錢就算我收的,我將來還她。”老媽語氣堅定,接著說:“剛才悅悅讓我領路,替你去打點了一下幾位醫生。”
“這個女人。”我喃喃自語,“不,這就是個女神,說話幹事有先有後,而且一套一套的。她的闖蕩,她的江湖,她的生意,不發達?誰信。”
我挪著步子來在窗前,極目遠眺,雨後的北京,空氣難得的清新,天空難得的湛藍。
老媽端來的一盆子冷水,清澈見底,仿佛能洗去一切塵封的汙濁。窗台上鮮花散發出的芳香,飄逸滿屋;平安樹上的水珠,一粒粒的,晶瑩剔透,在葉子上悠悠蕩漾。
葉子下飄著一紙文字:一路走來,風景萬千,賞心悅目的,大概隻有三兩處。而能留存在記憶深處並貼上喜歡的標簽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此柔軟的漣漪,被風吹起,一定會蕩漾起無邊的回響,念也悄悄,思亦無言。往後,放下一些東西,不再逃避,不再自欺,誠實麵對,戰勝自我。悅悅,祝好。
千裏迢迢就說一句話,豈止是一份沉甸甸的惦念與相隨……
醫生囑托,病友須知——放化療後的心理疏導
1.放療後,家屬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的重要性。
鼻咽癌在中國人身上出現的概率很高,成為我國十大惡性腫瘤之一,在某些高發區,竟是癌症之首。因此,患者在鼻咽癌放療後的心理疏導是很有必要的。事實上,不管什麼癌,治療後的心理疏導對患者的康複都很重要。
在我住院期間,我就發現很多病友和其他癌症患者一樣,都背有很沉重的思想包袱:比如害怕放療的副作用,擔心預後,害怕癌症複發等等,這些都會影響治療效果,所以家屬除了關注治療方案,還更要關注病人的心理情況。
2.癌症患者放療後的心理活動。
通常,癌症患者被確診後,還沒有來得及自我調整心態,便開始放療或者化療。隨著副作用的出現,患者的情緒會低落、悲觀,甚至喪失治療信心。
這期間情緒忽高忽低不穩定,常常會使自己走進死胡同,比如說,我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怎麼就得了癌症?這樣的絕望情緒會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可能影響治療效果。
3.癌症患者放療後的心理疏導應該注意什麼?
癌症患者有上述心理活動是正常的,我覺得,病人可找親人、閨蜜訴說,也可以放聲哭泣,千萬不要悶在心裏。
這時候,患者首先要學會自我調節生活狀態,要學會進行自我心理疏導。其次,在沒事的時候,患者還可以看看書,學習一些衛生健康護理知識,及時了解和觀察放療化療的治療效果。或者,患者也可以重新調整與家庭、朋友、同事和領導的關係,保持豁達開朗的心境,轉移對不良反應的注意力,培養廣泛的興趣與愛好(如看書、繪畫、織毛衣、聽音樂等)。出院後,患者還可以適當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主動尋求快樂、幸福的生活,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總之,鼻咽癌患者的心理疏導還是很有作用的,家屬們應該多重視病人的心理因素,因為隻有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去配合醫生積極地治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