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俾斯麥訪華1(2 / 2)

隻是當時他的演說並沒有得到德國內閣的讚同,僅僅隻有陸軍大臣羅恩表地支持。但是隨後而來的“普奧戰爭“、“普法戰爭“的勝利,徹底改變了這切。普魯士通過戰爭徹底統一了分裂的德意誌聯邦,通過戰爭,德國從法國手裏拿回了兩塊重鎮之地。

從此德國瘋狂了,到處都是喧囂著戰爭的人們。而德國政府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開始緊急籌劃“施裏芬“這個龐大的戰爭計劃。隻是在統一的過程之中,由於俾斯麥過度的統維護德國容克貴族的權利,而將民族主義這個極端的思想帶入德國。在德國的一個龐大猶太家族幾乎遭到了滅頂之災。也為德國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維多利亞王妃對此事同樣一清二楚。羅思柴爾德家族被德國趕出德國之後,便一直在暗中幫助法國人。當年的普法戰爭,德國要求法國賠償的五十億法郎之中,有一大半是由羅思柴爾德家族幫忙支付的。雖然明麵上,法國稱這筆賠款是從英國助的。但卻瞞不了身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長公主的她。

同樣,俄國在國內的改革所需的大量貨款也是由羅思柴爾德家族以法國的名義借給俄國的。法國與俄國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恢複原氣,羅思柴爾德家族居功至偉。雖然如此,羅思柴爾德家族拿到了幾乎整個歐的鐵路利益。但卻是無形之中為德國樹立了兩個強大的對頭。

俾斯麥很不喜歡這位英國長公主殿下,他也不喜歡腓特烈。他認為腓特烈夫婦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影響德國的強大,是在背叛整個德意誌帝國。他的禮數做得很到,深深地向維多利亞王妃施禮之後,才道:“殿下的健康與安全,本人責任巨大,還是請殿下回倉休息去吧!“

維多利亞王妃輕輕地搖了搖頭,不經意地歎息了一聲,心中默默地祈禱著,她希望自己的女兒不會像她一樣,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隨即他向俾斯麥輕輕地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徑直朝著自己的休息倉內去了。

望著遠去的維多利亞王妃,俾斯麥眼中閃過一絲鄙夷,他恨恨地輕聲說道:“可惡的英國人。該死的叛國者。我絕不能讓軟弱的腓特列當上德意誌的皇帝。“

此時經過數十天的航行,艦隊已經進放了印度洋。大洋上隱約可以看到有英國印度洋艦隊的戰艦,遠遠地跟在德國艦隊的身後。俾斯麥輕笑著望了一眼遠處隱約的影子,不屑地道:“無謂的掙紮。隻要此行能夠成功,德國的勝利就是不容置疑的!來吧,可憐的人們!“

德國的施裏芬計劃堪完美之至,但卻有一個小小的露洞,這是德國無法彌補的。當年德的“三皇同盟“的願望,因為俄奧兩國的仇恨,無法實行。而俄國倒向英法兩國的一方,也是德國無可奈何的事情。與俄國的“友好條約“已經到期了,可是國內卻沒有意向再與俄國繼續簽定這份條約。

這樣一來,一旦戰爭開始,德國將受到法俄兩麵的夾擊。雖然計劃裏,德國將在東線布置少量的軍隊,以有計劃的阻擊撤退的方法,延遲俄國人的進攻,從而為西線進攻法國人的大軍爭取時間。但是戰場迅息萬變,德國政府無法保證,東線的阻擊能否經受得起俄國那群農夫的猛烈進攻。

所以俾斯麥向德國政府提出拉攏大清政府的提議。有了夏洛克公主與載國的聯姻,俾斯麥對此行充滿期望。

俾斯麥將目光投向遠海,沉寂在未將令人熱血沸騰的戰爭之中。幾天之後,德國艦隊與中國客輪相繼進入了馬六甲海峽。隨著新加坡的遙遙在望,隨在德軍艦隊後麵的中國客輪上的華人顯得無比興奮起來。

這些人都是早年進入歐洲各國學習的,離別祖國數載,當越來越接近自己日夜祈盼的祖國的時候,人們的心情變得熱血沸騰起來。每一個有關大清帝國勝利的消息,都是這些人在異國他鄉,刻苦學習的動力,他們深深為自己能夠成為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