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的海上旅程,大清訪問艦隊在近乎一個月的長途航行之後,終於到達了歐洲地中海沿岸。大清帝國的到訪令所有的歐洲帝國感到驚訝與欣喜。他們驚訝的是,大清帝國首先選擇訪問的國家是德國,而他們感到欣喜的是,所幸大清帝國並不隻僅僅訪問德一家,而是會先後到達法國、英國、意大利等國。
從此看來,大清帝國應該不會在世界局明朗以前,作自己的明確表態。這對於歐洲兩大軍事集團來說,可謂是幾個欣喜,幾人憂。欣喜的自然是英法為首的協約國集團,大清不明確表態加入同盟國方麵,這對將來的戰爭很利。而憂鬱的就是同盟國了,眼看著自己麵前有一個實力超級巨大的“朋友“在麵,卻無法將她拉入自己的陣營,實在是有些鬱悶不已。
但不管怎麼說,大清帝國的到訪,還是令原本局勢動蕩不安的歐洲得到了一些緩和的機會。在大清帝國訪問歐洲各國的期間裏,各國的政府以及民眾都會睜大雙眼看著大清帝國與該國政府是否私下裏會簽定什麼條約或者是協議。
對於大清帝國的到訪,德國人表示得最為熱情。大清的艦隊還在離德國數十海裏的地方,就已經能夠遠遠地看到一隊規模實力巨大的戰艦隊伍排著友好的隊形,向大清的艦隊緩緩駛了過來。
德國威廉一世大帝為了表示德國對於大清這個好朋友的重視,威廉一世特意讓自己的兒子,德的皇儲親自率領德國地中海艦隊出海迎接大清帝國皇儲的到來。
腓特烈·威廉·尼克勞斯·卡爾是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的唯一兒子。由於他長期在英國,受到開明派與立憲派了強烈影響,對於父親與首相俾斯麥的鐵政策實分不喜歡。他從來都不喜歡首相俾斯麥,這導致了兩人之間的不和。
但是同時,腓特烈又是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官,他曾指揮過1866年的德奧戰爭,以及1871年的普法戰爭。威廉一世對他這位兒子很是喜愛。但是這位未來的德國皇帝的一生卻是悲苦的。
當的父親威廉一世去世之後,他順利的繼承的德意誌帝國的皇位以及普魯士的王位,但是這位倒黴的德國皇帝,卻在他繼位的那一年患上了喉癌,這還不是最壞的事情。原本腓特烈的癌症是有可能治好的,但是由醫生的誤診,導致了他的治療被延誤了,到發現的時候,已經太晚了。他的病情開始極端的惡化,出現了窒息的情況。
曆史上,腓特烈在一八八八年三月九號繼承皇位,但僅僅九十九天之後,這位可憐的德國皇帝因病去世。之後他的長子弗裏德裏希·威廉·維克托·艾伯特·馮·霍亨索倫繼承的德意誌帝國的皇位,也就是曆史上的威廉二世大帝。
這一些載國都曾從阿瑪那裏了解到了一些,他不知道自己的父皇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或者說他是一個神也不一定。因為在他看來,一臉溫和的微笑出現在自己麵前,四十多歲的德國皇儲,並沒有出現他想像中瘦弱樣子。反而他看到的腓特烈個子很高,而且也很強壯,一身的軍裝,讓他看上一眼都覺得他絕對不是一個短命的人。
可是鹹豐去告訴他,十幾年之後,他就會因為癌症,隻做了九十九天皇帝之後,便因病去世了。而對於載國僅僅十幾歲的年齡,腓特烈也很感到意外,他怔了一下之後,才微笑著走到載國的麵前,伸出右手與載國握手道:“歡迎您尊敬的大清皇儲殿下。我是普魯士國王,德意誌帝國的皇儲腓特烈。“
“謝謝您來迎接我們,腓特烈皇儲。“載國很友好地回了一句。他打量了一下腓特烈的身後,發現並沒有阿瑪描述之中的德國首相先生。暗中肯定地想道:“阿瑪果然沒有說錯,這位皇儲殿下,與他們的首相先生根本不和!“
眾人在“守土“號上各自介紹了一翻。這次德國不但派出了皇儲腓特烈,更有許多德國國會的議員,內閣的從多大臣,但他們的首相先生卻沒有露麵。問候了一翻之後,兩國的艦隊合並為一,緩緩向德的不來萊梅港駛去。
德國對大清帝國的到來,重視又重視。當載國一行人到達德國不來萊港的時候,碼頭上幾乎站滿了手捧著兩國皇帝陛下頭像的德國居民。人們擁擠在碼頭之上,對到來的大清帝國訪問團一行,發出了熱烈的歡呼。
在碼頭上,載國終於,見到了德國的首相,被鹹豐稱之為鐵血宰相的俾斯麥。首相先生有些禿頂,嘴邊的小胡子很短,卻很精神。一雙淡藍的眼睛,無處不秀著他那無情的鐵血熱情以及他對於政治外交方麵的銳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