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和談的第一輪會議便如此在一片令人難以預料的過程之中結束了。沒有多少為了利益的爭吵。更是是英法俄三國之間的構心鬥角。按照王韜的意思,與大清鹹豐皇帝的最終目的。三國政府可以不用賠付多少的戰爭賠款,但是卻需要用其他東西來抵價。
而大清政府給出的折中辦法也是相當誘人的,這令三國代表未與大清因為利益而起多大的衝突,卻令三國自己最先開始爭吵不休。當天,和談會議剛剛結束,三國代表便各自帶著言不由衷的笑容,回到了三國代表暫時休息的住所之內。
雖然艾爾、杜南德與彼得洛夫三人回去的時候都仍有說有笑,但是一回到住所之內,三人便開始把臉陰下來。誰都能從彼此的眼中看到對其他兩國的不服心態。特別是英國代表艾爾明顯對於法國代表杜南德在和談會議上明目張膽的與大英帝國爭取大清鐵路修建權的行為感到無比振憤。
可是在利益麵前,誰都是自私,何況三人現在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們個人,而是代表著彼此的國家與政府。就算是明顯知道無法爭過英法兩國的俄國代表彼得洛夫也絲毫沒有一開始就退讓的意思,何況與大英從來就隻差著絲毫半厘距離的法國?
對於艾爾的眼神警告,杜南德仿若未見。倒是對於在一旁虎視眈眈的俄國代表彼得洛夫起了忌防之心,他向艾爾投去了一個雙方都心領神彙的眼神。艾爾立馬會意。此時不是英法兩國互相爭鬥的時候,一旁的俄國人雖然整體實力之上如英法兩國,但是對於如此誘人的機會,一直對於國內遭糕的財政毫無辦法的俄國自然不會輕意放棄這次能在大清撈一筆的機會。
何況這次俄國人的賠款與法國人不相上下,更是不會放棄這次減輕國內壓力的任何一個機會何況在三國之外,還有一個雖然實力不如英法兩國,但是其自身優勢因為與大清一向友好,而無比突出的德國?
在短暫地眼神交流之後,英法兩國立馬達成一致意見,決定先由兩國暫時聯合,一同擠兌實力最小的俄國人。三人在住所之內唇槍舌劍的爭論了半天,結果卻是顯然易見。被英法兩個歐洲最強的國家同時擠兌,僅管彼得洛夫很不服氣,但是也沒有辦法。
最終三國隻得達成一致意見。由俄國人退一步,由英國獨自承擔大清兩條南北鐵路大動脈之中的最長的一條鐵路大動脈的工程承包權力,第二條由天津連通上海的大鐵路則由法俄兩國共同承包修建。
其中天津連通上海的鐵路,俄國人也僅隻拿到了一小半的修建權力,大部分由法國搶走了。但是介於俄國其自身優勢的情形。兩條大鐵路的所有枕木來源全部由俄國承擔。這樣一來,才最終安撫下彼得洛夫嚴重不滿的情緒。
三人分配好利益之後,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居所之內,接著思索其他的事項。由於一開始就王韜等人代表的大政府打暈的頭。他們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除了三國賠償事宜之外,大清政府並沒有再談及別的事情。
比如,英法兩國在大清所有的租界問題,以及由1840年之後,英法兩國與大清所簽定的一係列不平等條約的問題,而對英國在大清最重的香港,大清政府也對此半字不提。英法聯軍敗退之後,英國駐香港的軍隊被當時的額爾金等人抽調一空。到兩國狼狽逃躥之後,香港基本上已經算是沒有任何英軍的防禦力量了。
左宗棠於鹹豐七年十一月,在查清楚了香港的虛實之後,悍然領兵,將香港兵不血刃地收回了。現在香港仍被大清政府控製在手。香港對於大英帝國在遠東的影響是不用多發費口舌的。有了香港這個橋頭堡,英國的勢力就可以無所顧及的滲透到大清的南海,甚至於太平洋區域。
而法國在安南的勢力,由於大清的強大,同樣也受到了威脅。安南自來便是大清的屬國,對於安南是否在看到大清勝利之後,便會向大清借兵,幫其複恢獨立,法國人沒有半點信心。因此法國政府也急於希望大清政府能早點表態,保證其在安南的殖民統治不會受到大清的幹擾。
俄國人更是糟糕。尼布楚是沙俄多年之前,利用了無數手段才好不容易從大清手裏的強取豪奪過去的。如今大清悍然派兵將其收回,並在尼布楚地區布下重兵,明顯想是不想再退回去了。這裏本就是人家的,人家這次打了勝戰,趁機拿回去,俄國人也無話可說,但是尼布丟了沒關係,俄國早年從外蒙各地種需盡手段吞並的大清領土,大清是不是也會趁此機會同樣收回?
彼得洛夫覺得自己不能就這些閑著,得事先就跟清政府打好交道,免得到時候事出突然,俄軍措手不及就不好了。何況通過白天的一算帳,雖然俄國從大清手裏能拿到大量的抵償賠的款的生意,但是彼得洛夫回去再一算帳,才發現,僅管這樣,俄國仍需向大清賠償不少於三千萬兩的銀子。
這樣大的數目,沙俄仍是無法接受。彼昨洛夫覺得得私下裏再找找門路,與大清的總理大臣閣下再商討商討,爭取再多抵掉點賠款。反正現大俄國什麼都不怎麼缺,就是缺銀子。來的時候,沙皇為能令清軍打消再次向俄國縱深突入的可能性,連打算賣給美國人的阿拉斯加大片地區都想賣給大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