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八年五月,無奈之下的英法兩國將原本定好的,由大英帝國海軍戰艦開赴大清水域,以武力為威懾,爭取得與大清的和談的條件以最小代價為目的的計劃,基本告破。英國和談代表艾爾在大清帝國總理大臣王韜的委婉示意之下,不得不下令讓英國東印度海軍艦全體返回印度洋,以爭取和談早日開啟。
而英國的東印度洋艦隊也不得不起航,開赴印度去鎮壓印度國內如火如荼的印度人第一次獨立大起義。
早在1856年,印度教與伊斯蘭教徒眾就在印度的廣大鄉間宣傳反英宣傳。到1587年,印度軍隊嘩變四起,甚至到得5月11日。起義的民眾已經開進了古都德裏,並擁立莫臥兒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為印度皇帝,成立了領導機構--由10人組成的行政院。起義者占領古都德裏,激發了各地起義的迅速發展。
年輕的詹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伊於6月領導人民起義。起義波及北印度和中印度廣大地區,中心是德裏、坎普爾、勒克瑙。從6月上旬到9月中旬,起義者進行英勇的德裏保衛戰。而此時,英法聯軍確正在與大清進行著烈激的天津大戰。
由於英國從印度調度大量的英軍前往大清,因此,對於印度的這一次起義。開始的幾個數,英軍並沒有討得好處去。在德裏城外連續強攻了將近一個多月之後,仍無法從起義軍手裏奪回德裏。
雖然在九月份,英軍終於從起義軍手中奪回了德裏,並俘虜了印度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但是起義軍的和力大軍卻從英軍的圍剿之中突圍而去。到1858年初,印度起義大軍增加到二十萬大軍。並與英軍在勒克瑙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到四月分,印度起義大軍仍有一支由詹西女王--拉克希米領導的一支大軍在與英軍頑強作戰。
為了早日恢複印度的秩序,英國當局命令英國和談代表團盡快與大清達成和談議項,並將東印度洋艦隊調回印度,支持駐印英軍的軍事行動。這樣一來,大清要求英國艦隊撤出天津港外才開始和談。這讓英國求之不得。艾爾的命令剛到,英國東印度洋艦隊便立即航返回了印度。
鹹豐八年五月中旬。四國和談終於開始!
大清和談代表以內閣總理大臣王韜為首,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為輔。另有李鴻章與石達開這兩位大清國防軍悍將坐鎮,大天津原來的直隸總督府內與英法俄三國開始了第一輪的四國和談會議。
英國和談代表艾爾、法國和談代表杜南德以及俄國和談代表彼得洛夫三人率領人數為二十餘人的三國和談代表團參與此次會議。會議之中大清政府還另邀請了美德兩國的駐華公使為此次和談會議的公證人,由原直隸總督,現今的大清帝國內閣總理副大臣肅順一起,作為此次和談的見證人主持此次和談會議。
得到邀請的美德兩國公使很榮幸地表示願意作為此次和談的公證人出席會議。五月十二日。和談正式開始。三國和談代表二十餘人魚貫而入,進入了會議室。艾爾與杜南德盼望這一天已都快將原本就很長的脖子伸得更長了。而俄國代表彼洛夫更是不用提了。如今沙皇陛下還率領著俄軍在俄國與此起彼伏的工農爆動,而勞累不堪。
沙皇亞曆山大一世還不斷發來催促電報,要求彼得洛夫盡快與大清達成和談,以便將與清軍在尼布楚地區對峙的十萬大軍調回國內,鎮壓爆動。
大清的四名代表,早已在會議室等待著各國代表的到來了。而且這四人好像不是來參加和談的一樣。每人麵前泡著一杯白煙輕飄的香茶,正在彼此談天論地。將三國代表的隊伍視如無物。
雙方代表到齊了。公證人德國駐華大使馬克夫,作為此次和談的公證發言人,首先起身向雙方眾人優雅地躬身行禮之後,便用流順的英文與中文說道:“各位先生們,今天本人很榮幸能成為中英法俄四國和談會議的公證人!“說著,他優雅地再次一躬身才道,“我們都是文明而愛好和平的國家。對於此前四國發生的那場不愉快的戰爭,本人在此表示萬分的遺憾。今天四國能以談判的形勢結束這場血腥的戰爭,實在令人欣慰。那麼,現在讓人馬上開始和談會議吧!“
馬克夫不得不將他準備了許久的開場白,盡快的結束。因為當他說著興濃之時,一轉頭看到了英法俄三國代表非常不友善的眼神。好像他不馬上停止他這冗長而無聊的開場白的話,這三個人有可能當場爆起,將他扁成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