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四年,這是一個對於大清王朝來說無比滋潤的一年。北方穀物豐收在即,工商業發展迅速,百姓一片安居樂業,雖然還達不到康乾之世的時候,但對於日漸西山的大清朝廷來說,已是盛世篇章了。自鴉片戰爭以來,日漸空虛的國庫終於有了盈餘,軍隊不再有托欠餉銀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大清國最大的威脅,太平天國即將走向滅亡,這至少是所有官員與士紳之間的想法。官兵戰領區裏一片歌功頌德的聲音,讚揚著鹹豐的英明神武,高瞻遠睹。
而攻下鎮江之後的鹹豐卻並不像一般人那樣樂觀,江南大地連年片戰,早已將這片原本富裕的土地搞得十室九空,人煙稀少,農田荒無。飽受戰亂之苦的江南百姓,人人臉上都是一副迷茫的神色,雖然其中有鹹豐放縱天國為患的原因,但其真實的場景還是讓鹹豐愧疚不已。蕭條的經濟,失去信心的百姓,這一切都有待鹹豐重整旗鼓。
麵對日溥西山的太平天國,鹹豐已經打不起精神再全力對付他們了,在馬上消除這局限在長江的狹長水域為患的天國勢力,還是留待日後打敗英法聯軍之後再來收拾殘局,這是一個非常紮手的問題。現在的新軍雖然表麵強大,卻還無法麵對兩麵開戰的局麵,尤其一方還是稱霸了世界近兩個世紀的英國人。
留下一個團鎮守鎮江,鹹豐打發著求戰心切的聶士成率領新五師出擊天京周邊地區,他給聶士成與張宗禹的命令就是快速恢複原江南大營的時的格局,不可多進一步,也不可小進一步,沉思多日的鹹豐最終還是決定等打敗英法之後,再來收拾太平天國的勢力。這樣做的最大的原因是,鹹豐想給傲慢的英法聯軍一個錯誤的判斷,讓英法兩個以為中國還沒有強大到能瞬間消滅擁有數十萬軍隊的太平天國勢力。
必竟英桂打了英美兩國聯軍一個措手不及,難保這些一向傲慢,橫行霸道慣了的列強不會突然警醒,重新考慮對華作戰的策略及軍事力量。這個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除了天國,隻有壞處,絕對沒有好處。而且根據天機處得到的情報,洪楊兩上人已經開始內耗了,現在的太平天國再不是以前那個萬眾一心的太平天國了。既使鹹豐將所有的新軍全部調走,憑借著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三大名臣的聯手之力,既使不然戰勝天軍,保持戰線穩定還是不容置疑的。
鎮江扼南北要衝,得山水之勝,在長江三角洲的重要港口。這座擁有數千文字記載的的曆史名城,在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曆史文明悠久,多有才子出自這裏,更是著名的《文心雕龍》、《昭明文選》、《夢溪筆談》的誕生之地。”,“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曆代才人在此留下佳篇名句。“三國劉備甘露寺招親”、“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等傳說,更是傳為千古名談。可以說鎮江是一座實打實的文化,經濟,戰略要地。
鹹豐在收複鎮江之後,卻沒有見到這座曆史名城該有的風華絕代之姿,相反的映入鹹豐眼簾是那滿目蒼遺,百姓麵色蒼白,兩眼無光。為了快速平定民心,鹹豐當天便令人在全城下發安民告示,言明新軍的宗旨,更將所有的新軍駐紮在城外,以免造成百姓的再次恐慌。
鎮江原本就在江南大營的重要“照顧”對象之列,征戰不斷,城中糧食供早已不足,若不是鹹豐的到來,再不用幾天,鎮江也會因缺糧而造成百姓流離失所的慘劇。第一時間,鹹豐便將軍隊所帶的糧食分與百姓,並派人快速坐揚州調來糧草接應。這才將騷亂的民心稍稍民心穩定下去。看著滿眼的蒼遺,鹹豐無言以對。
原本占著廣大農田的財主地主,早已殺的被天軍殺了,逃的早不見的人影,無數無主的田地因為怕要交無數的稅賦無人敢種,地地雜草從生。已經打定主意要借太平天國戰亂對江南實行土改的鹹豐,當機立斷,將所有的農田重新丈量,按人口數分發給鎮江百姓,並言明得到土地的百姓,可以免稅三年,並且土地歸百姓自己所有。當然想要隨意買賣就不能像以前那樣輕鬆了。因為所有的田土都在官府登記了,想趁機靠著賣地發筆橫財的遊手好閑的人是絕對沒有可能得逞的。
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與新軍人畜不犯的表現,漸漸讓這座飽受戰亂的曆史名城漸漸安定下來。
民心漸漸穩定,官府重建,原先戰死了的和逃散的官吏一律這再重用,而是由僧格林沁從蘇州與揚州調撥過來,鄉吏則由百姓自己選拔出來之後由官府一一登記。這樣鎮江的整個秩序才慢慢恢複原氣,街市慢慢開始變得熱鬧起來。鹹豐的仁愛形像深深映進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