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從曾經的萬眾一心到現今的爭權奪利,那些原本一心立誌為百姓打天下的人早已不複曾經的英雄氣慨,太平天國也因或明或暗的爭權奪早已不是原先的鐵板一塊了。果然風月情懷終是英雄的墳墓啊。天國一路走來,從艱辛走到如今的定都天京,鼎盛一時,有了疆土卻失了人心,奈何奈何?
那天軍將領望向心中崇敬的偶像天神般的身軀,連日的操勞讓石達開原本高大的身軀有些瘦弱了,曾不可一世的天國第一將似乎這些天突然就老去了十歲一樣,不禁有些失落,想到天京那些花天酒地的王爺大人們,雙目居然開始有些泛紅了。頓了一頓才慢慢答道:“天王陛下向派去的人大罵了一頓之後,著人再次發來聖旨讓千歲速速回師天京。”
早已意料到答案的石達開並沒感到多少驚怒,隻是淡淡的笑了一下。記不起這是洪秀全第幾次催自己回去了,他倒覺得自己這像是一種幸運,整個華夏民族能享受到連受十幾道又旨的怕是隻有那以精忠報國為榜樣的嶽飛才有吧,沒想到自己也能有些榮幸,是悲哀還是可笑呢?
心中細細計算了一下,十萬大軍與數十萬百姓,就算再怎麼省著吃,武漢與漢陽加起來的糧食也不夠天軍半月之用了吧。沒有糧食這城該怎麼守?任是神仙來了也無法守住吧,武漢若失,憑著安慶與九江能保住即將為孤城的天京嗎?
“千歲,這次東王千歲也隨人一起來了。說有要事與千歲相商?”將領思慮良久,吞吞吐吐地將心中的話說了出來。這次楊秀清是密秘隨著石達派往天京催糧的隨伍中潛到武漢來的,知道一些天京內幕的他在這個敏感之時,也能感到楊秀清這個時候跑來見石達開必定與天京有關。因此他不知道該怎麼向石達開說起。
“哦!”石達開眉毛一挑,終於將目光從城內拉了回來。顯然他更明白楊秀清在這個特別時期來見自己不會有什麼好事,心中的失落之意越發沉重。長歎一聲便帶著那將領回到了府砥來見楊秀清。
楊秀清這三年多來可謂真正見證了天國從遊蕩的遊隊變成今天的國中之國。同樣也見識到了那個曾雄心壯誌到如今安於享樂不思進取的天國之主洪秀全的變化。淮懷風月讓那個原本野心勃勃的落弟書生,陷進了溫柔陷阱中無法自撥。富裕而高貴的生活同時也腐蝕著苦了一輩子的天國高層將領,表麵太平安祥的天京城隻不過又是一個讓百姓憎惡的大清王朝罷了。
三年的勾心鬥角,無時無刻不被洪秀全猜忌著的楊秀清徹底地對太平天國失去了信心,而權力的欲望卻隨著信心的消失與日俱增起來。既然洪秀全無法帶給百姓安康,無法實現天國的偉大的理想,那就由自己代替他去完成吧。於是楊秀清開始了排除異己,安插親信,借故羞辱忠於洪秀全的親信,一切的一切使原本一心一意為百姓著想的東王殿下也失去往日的平和,陷進了權力的旋渦之中。
鎮江陷落,廬州不保,讓楊清看到了一線希望。一次在朝會之上,楊秀清公然借“天父下凡”責斥洪秀全不思進取,領導失誤,致使天國陷入危機,要將洪秀全在宮外杖責一百,更隱晦地要求洪秀全讓位與自己。這讓洪楊兩派更陷入了無法解開的死結之中,天京城內一片勢成水火之式。
而洪秀全對石達開的顧及與猜忌讓楊秀清看到了拉攏石達開這個一向在天國之中保持中立的天國第一勇將的機會。原本忠於洪秀全的忠堅份子陳玉誠與李秀成讓楊秀清非常顧及,才沒有將僵持的局麵進一步惡化的他,趁著石達開再次派人向天京求糧的機會密秘潛來的武漢會見石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