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正如鹹豐所想的一樣。買到了機器的直隸商在第二天裏就開始紛紛尋找地皮興建廠房,而江浙財團之中也有一些有眼光的商人選擇在直隸建廠。與北京直隸沒有受到戰火威脅的安寧相比,江浙地區的人開始有人遷往他地。來京參加拍賣的商人之中就有借此來京避戰的意思。這些人之中認為發生在江南的那場戰爭很可能會波及到江浙帶,紛紛將產業遷往北京,新建的廠房也建在北京,免得被戰火波及,一場努力白費。紅紅火火的大清局部工商業發展在一家家新式的工業廠房的豎立中開始了。
如雨後春筍般的興建起來的新式工廠大大緩解了農民與地方階層之間的矛盾。老實本分的農民們第一次從辛苦藉種的田地裏走出來,走進了工廠裏。新建立起來的工廠也給鹹豐帶了一些小小的煩惱。如此之多的工廠建立了,卻找不到熟練的技術工人。於是那些在歐洲工作不如意而來到中國尋求發展的德國工人成了各個廠子裏的午餑餑,成了各廠的技術骨幹。
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民被培育成熟悉新式機器的技術工人。馬可夫那裏也行到了好消息。許多沒有拍得機器的商人紛紛尋到來中國發展的德國商人,向他們投下了定單。雪片般紛飛的定單讓第一次來中國經商的德國商人大驚喜了一把。而因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為國內創造了豐厚利益的馬可夫先生被威廉皇帝授予了子爵的封號。一連串的改變,正在讓中國從單純的農業大國轉向工農商的多元化經濟經邁進。
時間進入了十二,北京迎來第一場雪。紛飛的大雪讓得到希望的農民們看到了來年的豐收,也讓剛剛走進工廠轉形成為工人的農民們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1852年的冬天,對於整個直肅及周邊地區迎來晚清以來的少有的欣欣向榮的景像。生活漸漸好過來的中國老百姓在繁忙的勞作之餘,第一次欣喜地期盼著新年的到來。雖然暫時還看不出北京城有什麼太大的不同,但是有些人知道今年的北京城確實開始煥然一新。
十二月初,鹹豐皇帝親自出席了大清講武堂的開學典禮。大清講武堂經過鹹豐三個多月的準備終於趕在新年到來之前成立了。整個講武堂由來自德國的優秀軍官組成。這些德國官經過三個月的中文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了漢語。講武堂的第一批學員是從已經成形的武衛軍第一師中的優秀軍官與士兵。而學堂的校長,鹹豐同誌堅決地自己擔當了。
在臘月初八的鞭炮聲中,大清第一所全軍事院校,未來中國新式陸軍指揮官的搖籃成立了。講武堂的成立像征著大清軍事形式邁進了一個新的階段。從講武堂畢業的學員將被安排進武衛軍一二三師擔任中下級指揮官,成為未來中國軍隊的骨幹存在。
十二月初繼新式的黃包車與新式馬車這些交通工具之後,北京的大街小巷裏又出現一種新奇的自動行走的車子——自行車。自行車的出現為剛剛開放的中國外貿創造了第一筆出口貿易額。由鹹豐刨製出來的這種輕便,簡單的自行車與西方早已出現的那個前輪巨大,後輪細小,笨重異常的自行車相比,中國的自行車無疑更適合人們的需要。一個來中國投資的德國商人第一時間與大清軍械局分局大清民生造製局簽定了一份合同,向中國進口這種輕便的自行車。
外界發生的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每件都讓鹹豐感到欣喜每一件都超出了鹹豐的意料之外。不過這些意料之外的好處,鹹豐希望越多越好。
大雪過後,必有晴天。雖冷北方冬日裏的寒風讓後世出生在南方的鹹豐很不適應但是,在這個雪後晴天裏,鹹豐還是帶著小慈安在北風蕭蕭之中遊玩著紫禁城。不同的是,這次鹹豐不再用走的了。由民生機械製造局打造出來的第一輛自行車被送到了鹹豐的手裏。
鹹豐迫不及待地拉著小慈安坐上了這種在慈安眼裏不可能能走動的車子上,飛快地在紫禁城裏各個宮殿之間馳著,歡快與驚喜交加的笑聲傳遍了整個紫禁城。而在他們之後是一大群宮女太監跑得上氣不接下氣。
“四哥哥!”慈安坐上後坐上,雙手緊緊地抱著自己的丈夫,幸福而甜蜜地笑著,“臣妾還想聽你上次為臣妾唱的歌。”
“好,朕再為我的小慈安唱歌!”不一會,帶著略略悠傷的歌曲就和著慈安甜蜜的笑聲傳開去了。
新年,鹹豐與各地的百姓一樣盼望著她的到來!
與北京的新新氣象不同,江南戰事依舊不斷。自太平軍攻克武昌,率軍五十萬,戰船近萬艘順長江而下,由於長江中下遊各地方官府由於不知道太平軍下一步將要攻打哪裏,紛紛隻據守要地,不敢輕出與太平軍作戰。而唯一敢尾隨太平軍之後的兩湖總督向榮由於不能及時調撥到足夠的船隻,隻得遣一部人馬率不多的幾支戰船尾隨在太平軍之後以觀其動向。
鹹豐二年十月,太平軍以陸軍行進兩岸屏障水師,順江東下於九月抵達老鼠峽與清軍巢湖水師相遇,兩年展開激戰,最終清軍落敗。是役,太平軍擊潰清軍三千餘人,陣斬了壽春總兵恩長。兩江總督陸建瀛聞訊,連夜縮回南京老巢不敢再與太平軍正麵相對,一麵向長江南北兩岸的江南江北大營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