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中德北京條約2(1 / 2)

“如此甚好,明天你開始著手辦吧。這個總理衙門不用從百官之中挑人了,明天朕發個旨意,召告天下凡精通西洋事務的人才,你便將其招入總理衙門,不要拘泥功名之類的俗禮。恭王你就暫且先擔著這總理大臣的職責吧!咳咳。”說著,鹹豐就忍不住一陣咳嗽。眾大臣忙跪下,勸請鹹豐保重龍體之類的。隻有圖先知道鹹豐這是累的。忙跑過去在鹹豐的背上輕輕的撫摸著。

“奴才遵旨!皇上為國操勞還要保重龍體啊!”奕忻聽得鹹豐派他擔任總理大臣,心裏高興不已,但又不敢表示得太高興,於是也隨著眾人勸解鹹豐。這些年奕忻為了躲避鹹豐的猜忌可以說是什麼事都不做了,一門心裏在家當他的太平王爺。可是從小就聰明能幹的奕忻心裏卻是盼著能夠在朝堂上一展自己的才華。

今天鹹豐終於給了他這個機會。不管鹹豐的目的是什麼奕忻都不想再放棄了。憑借這些天來鹹豐的所作所為,這個總理衙門將來可能就是大清的另一個軍機處了,那自己豈不就是軍機首輔了。隻要自己好好做,將那些招攬來的人才攏賂好了,也不怕將來鹹豐拿自己說事吧。

鹹豐實在有些抗不住了,咳了好一陣才勉強將咳止住。揮退圖先,吩咐了幾下奕忻籌辦總理衙門的一些細節。便將目光移向僧格林沁。“僧王此次帶兵進京,先去武衛軍去整訓一番,那裏有洋鬼子教官,新軍要有新的做戰理念,僧王要好好聽取洋人的建議,萬不可擺王爺架子啊。”

“奴才謹記皇上教誨!”僧格林沁,早聽說皇上招來了一批洋人教官教授武衛軍。武衛軍的軍容他是早已見過的,可以說天下怕還找不出一支比武衛軍更強的軍隊來了。聽了鹹豐的話他有些不已為然,難道洋鬼子教出來的軍隊能比萬歲爺練的兵還好,洋人能打贏大清不過就是靠著堅船利炮而已。如今大清也有了新式的步槍,聽說現在還能造大炮了,僧格林沁是早就心癢了。不過皇上叫自己去聽聽洋鬼子的做戰方式,自己就去聽聽吧,反正以後和洋人打仗的話,自己好多了解一些。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

“嗯,”鹹豐點了點頭,讓僧格林沁歸列,才又對著所有大臣道,“從日起朕決意下召命各地方進行勸租減息。”看了一下下現就有人想上前進言,忙揮手打斷了那些人的啟圖接道,“不過為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朕意先從直隸試行一段時間看看效果,再行推廣到全國。為了不讓那些地主鄉紳因此失去利益還反對新政,朕擬同時鼓勵地主鄉紳進城辦廠,凡願意進誠辦廠的地主鄉紳,朕免其稅務一年。如有各別不理解的,地方官府要相機開導。若是硬拒新政,要懲辦,但不可傷其性命。此事不用再議了,軍機處就按朕的意思擬旨吧。”鹹豐實在不想再跟那些官員們再羅裏叭嗦的了,此時鹹豐感覺自己全身的力氣都快抽幹了,連手他都懶得再抬一下。

想進言的官員,被鹹豐最後一句話嚇退了。皇上心意已決了,自己要是再強行勸阻那就是抗旨不遵了。還好皇上隻是選了一地作為試點,還不至於會引影到全國。更有許多官員已經想到這是皇帝前些日子提的土改要開始了,勸租減息怕隻怕是皇上施行的第一步,於是更不敢再提反對了。

鹹豐剛說完想了想,覺得這事,得有個人起個帶頭做用才好。而全天下影響最大不是別人,正是皇帝自己,全天下占有私人土地最多是誰,還是皇帝於是忙又添了一句:“為表朕之決心,這勸減之風就先從皇家做起。從明白起,朕的皇莊,所有莊戶全部減息九成,隻交原來的一成息。”

“皇上高風亮節,臣等萬幸,大清臣民萬幸!”剛說完,鹹豐就看到一個人站出來。鹹豐細眼一看,笑了笑,不是別人,正是祁雋藻。鹹豐有心想假意說說他不要這樣子拍自己的馬屁,奈何覺得自己越來越沒有力氣。隻得微點了下頭。看到祁雋藻出來了,鹹豐才想起今天的重點不是這些,而是將要談到的與德國簽定一份條約的事情。

“祁愛卿,出來的正好,朕正有要事要交與你與恭王去辦。”鹹豐強打起精神道。

“請皇上吩咐!”奕忻與祁雋藻忙同聲答道。奕忻剛接了總理大臣的位子,不知道鹹豐又有什麼事要自己去做。想想今天真是好運連連,自己終於不用再做那個無所事事的太平王爺了。

“朕與德國公使馬可夫談妥了中德合的事情,德國人想與大清簽署一份合作條約,你們一個是大清的才子,一個精通洋務,朕想讓你們去與德人去詳談。”奕忻與英法美以前也有過接觸,應該算是初通了一些洋務,而祁雋藻為人正直,應該不會將一份完全平等的條約給簽成賣國條約吧?這年頭,清朝的官員們一聽到簽條約就想到陪銀子割地,恐怕奕忻也不便外。

讓祁雋藻這個性子上強勢一點的人去幫奕忻提點著,別把自己一翻努力變成白費就好。想想還是不放心,不得不再次提點了他兩人一下,“此次中德合約,不是南京條約,兩國都要站在平等的立場上,談條件,提要求。你二人盡量為大清多爭取一些好處。不用害怕為挑起洋人的戰爭。德國人不是英國人,也不是法國人,他們沒有軍隊在大清。而且如今是兩國合作,他們有很多地方有求於我們。你們不要自賤身分。要是有不能作主的就來跟朕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