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左宗棠登場(2 / 2)

“大人,如今發賊剛下郴州,兵峰正盛。學生以為當速速求援各地,堅守城池,托住發賊。郴州被克,皇上必然不會忽視,必然下詔湖南周邊各省發兵來援。到時我等裏應外合,正可將發賊一舉殲滅於長沙城下。”鮑起正自不知要說什麼好時,卻見一個,書生打扮的人出來說道。隻看這人高大精幹,雙眼有神,五官分明。鮑起知道這便是巡撫座下的幕僚,人稱湖南才俊的左宗棠。

左宗棠的名氣在湖南是眾所周知的。當年民族英雄林則徐路經湖南,聽聞左宗棠的才名,連夜召見,一翻長談,林則徐不禁大發感慨,言將來平定新疆者“非左君莫屬”,在與別人談及時也時常誇讚左宗棠為“非凡之才”,“絕世之才”,更在臨終之時命長子上遺書極力推薦左宗棠之才。更在當時有人上書,稱“中國不能沒有湖南,湖南不能沒有左宗棠”。一時左宗棠聲名雀起。

左宗棠,湖南湘陰人,字季高,號湘上農人。自幼聰明,十四歲時考取童子試,中第一名。左宗棠自幼便心懷報複,年少而誌大,不肯示人以弱,而到他官至三品巡撫時卻為人變得低調。“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這句話便是他所說。左宗棠一生經曆了平定太平天國、陝甘回回叛亂、洋務運動,而最讓人稱道的便是他抬棺出征,收複新疆的壯舉了。左宗棠也因此被評為晚清中興名臣之一。

“守、守、守!你們讀書人就知道當縮頭烏龜。”見左宗棠反對自己的建議,鮑起朝著左宗棠大吼起來。自古以為,中國文武就彼此不和。文官看不起武官粗俗,武將看不起文官無能。

“季高兄此言有理。”左宗棠正待與鮑起理論,卻見又一人出言。左宗棠見這人隻好收回架勢。而出言的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湖南的另一名人,晚清史上另一個中興名臣——曾國潘。曾國潘與左宗棠彼此都很有好感,時常在一起談論時事,對左宗棠的才學也極為推崇。曾國潘很了解左宗棠,為了顯示自己的才學,左宗棠常在一件小事上便與人爭論不休,此時見兩人又要開吵,忙站出來平息。

駱秉章此時也不好下結論,一個說要攻,一個說要守,而說要守的人正是自己素日最為信任的幕僚,一時不好下定論。剛好此時在籍侍郎曾國潘站出來讚成左宗棠的意見,忙也附言道:“季高之言正合我意。本官這就下令,命各州府派兵來長沙堅守。”

“報!”駱秉章剛剛要下令,卻見門外一軍卒急報上來,不由心裏一驚,以為太平軍已打到長沙城下了,忙傳進來。

“有何事稟報!”駱秉章急道。

“稟報大人,朝庭使者到。”軍卒道。

眾人一怔。朝庭現在遣來使不知道所為何事。駱秉章不敢怠慢揮退軍卒忙率文武幕僚出外迎接。到得門外,來人不過是個兵卒,並不像往常一樣派得是宮中官吏,更是疑惑。

“湖南巡撫駱秉章接旨。”那兵卒見眾人來到,也不與人寒喧,下得馬來便對眾人唱言道。

“臣駱秉章接旨。”隨著那兵卒展開黃帛,眾人也忙隨駱秉章跪下聽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發賊已克嶽州,心憂不已。而今發賊兵峰正盛,不可與之正碰,卿當速速召集兵馬,死守長沙,朕已下召命陝、川、閔等地援兵來救。介時卿可裏應外合,殲賊於長沙城外。另朕聞湖南左宗棠素有才名,心懷社稷。朕心甚慰,如今發賊來攻,汝當為國效力。特命封左宗棠為湖南陸路提督,助駱愛卿共剿發賊。欽此!”

兵卒也不等眾人反應過來,忙將聖旨交與駱秉章,之後又行了一個軍禮道,“小人還要去其他地方傳旨,這便告辭。”說完跨上馬飛奔出城而去。

駱秉章接過聖旨,口裏千恩萬謝時,兵卒早已人去多時。一時眾人起身,議化紛紛,連駱秉章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皇上這是怎麼搞的,突然之間便升左宗棠為湖南陸路提督,這可不是連升幾級的問題了,這可是坐馬車都趕不上了(那時候也不會想到坐火箭也趕不上這句話吧)。一度怔在當地。

左宗棠心裏的震撼並不比駱秉章小。而此時的他不僅僅是驚呀,更多是興奮。終於可以一展抱負了,埋藏在心底的誌願終於有展現的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