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賑災1(2 / 2)

“胡鬧!”肅順見群官這樣說,頓時臉色一沉,立身而起,雙手朝北拱了拱了,“大清如今內憂外患從生。皇上心憂社稷,你等身為臣子,不思為皇上分憂,卻隻顧自己臉麵,該當何罪。皇上愛民如子,這有何不對?”

群一時無語。隻有景泰,平時與肅順關係密切,才又問道:“皇上招你去到底何事?”肅順見群官一時語噎,沉下的臉才算好起來。見景泰問自己,才坐回坐位上,捧起茶碗細細地品了一口茶,才慢悠悠地說道:“皇上招我去,無非是為賑災之事。皇上怕委別人去,有人從中克扣,奸商坐地起價,賜我金牌令箭使我可先斬後湊。皇上如今已有一代明君之範,你等當回去,各司其職,盡心辦差,為皇上分憂,才不失臣子本分。今日就散了吧。”說起站起身來便要送客。群官還要說什麼,被肅順揮揮手打斷了,隻好紛紛告辭離去。

待送走群官,肅順才招來管家張成,吩咐他收拾即將起程的所需之物及隨行的家將事宜。一切都做完了,天氣差不多也快暗下來了,肅順才回到內堂去休息,不提,一夜無話。翌日,鹹豐親押著災銀,在城門口為肅順送行。肅順自是感動萬分,謝恩不已。鹹豐還不忘囑咐要肅順從速辦理,不要耽誤了行程。肅順忙棄了轎子換馬車,帶領了一千禁軍,和隨行家將急急往河南來。

肅順辭了鹹豐,一路坐著馬車不敢遲疑匆匆往河南,山東等地趕去。一路上,肅順幾乎沒有停息過,即使路經通州也是入而不停。肅順坐慣了轎子,而且一路來,道路崎嶇更是讓他受了不少的罪,然而肅順並沒有因此感到不滿,反而心裏還很興奮。

他已經做了決定要在這大清的的歲月上劃上自己的名字了。肅順從鹹豐這些天的表現上已隱隱察覺出這大清的天下要有所改變了,這就是他肅順的機會,一個留名青史的機會。肅順不慚是一個老練的官場高手,從這一點來說他絕對是一個洞察力超群的人。

馬車狂奔,在崎嶇的黃土路上顛簸著,盡管如此,依舊沒有能打斷肅順的思緒。河南、山東,兩淮水患波及的麵積之廣又豈止是這區區一百萬兩銀子能賑得住災的。肅順在馬車裏雙眉時展時皺。鹹豐撥款一百萬,最多隻能安撫一個地方已經是頂了天了,肅順自然知道這個道理,隻是當著鹹豐的麵他卻是不好提出來的。

社稷艱難,皇上還有很多大事要用到銀子呢,皇上的擔子也不輕啊。既然自己決定要青史留名,這點點小事卻是難不倒肅順的,皇上不知道官場上的內幕,他肅順可是一清二楚,了如指掌。想著想著,肅順臉上不禁笑了起來。

鹹豐二年,黃河在河南、山東等地決口,兩淮地區也是洪水泛濫,災民無以計數。大水不淹沒了大片的土地,數以十萬計的百姓無家可歸,流離失所。是年鹹豐皇帝下旨免除三地三年錢糧之稅,並下召責令各地州府收納災民,開倉放糧。

從北京,直隸到這三地,遠不過數百裏地,快馬加鞭不過一兩日便到,於是各州府不敢怠慢,紛紛下令各地方開倉,搭投簡易屋棚,開設粥棚救濟災民。雖然對那些流離失所的災民來說意義已經不大了,但是總算還是讓他看到了生的希望。人有了希望便有了生下去的勇氣。

且說肅順一路緊趕慢趕,到達第一站河南開封的時候,也已經是數日之後的事了。河南巡撫,開封知府,以及開封各大大小小的官員聞知鹹豐皇帝派了軍機中堂肅順為欽差大臣,全權負責這次賑災事宜,不敢怠慢,紛紛出城十裏相迎。要知道,肅順是皇上最倚重的臣子,皇上如今派了他下來全權負責,可見得鹹豐對這次賑災有多看重了。

遠遠的,河南大小官員便看到一隊禁軍縱馬而來,而後麵跟著的是一輛馬車及十幾大車裝著木箱的馬車,便知道是肅順的隊伍了,當即紛紛正了正衣冠,躬身而立,等待著肅順的到來。

那一隊禁軍見到前麵出現一列官員,也緩下速度來,中間一個將官模樣的人從隊伍中勒馬向後,向肅順的馬車奔了過去。肅順的馬車見前麵慢了下來也隨之慢了下來。肅順正自奇怪,正好那將官來至馬車外,在馬上拱手道:“大人,前麵有一群官員列隊道中,請大人示下。”

“嗯,知道了。無防待我去過去看看。”肅順在車內回道,說完讓車夫加速,越過禁軍隊伍朝河南官員們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