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民國二十三年甲戌(1934年) 十八歲
5月,原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所民族學組並入史語所,改為人類學組。後聘吳定良為主任。
耕望由安慶高級中學高級師範科轉到普通科。鄉鄰和嚴父裕榮公打趣,村上的書都被你們一家讀去了。
夏,《先秦諸子係年》議定由商務印書館刊行。錢穆自任校對,又得從頭逐字細讀,改定疏謬十餘處。然以所涉既廣,亦不獲一一覆勘。
高中第一個紀念周上,耕望聽曆史老師李則綱的學術講演“曆史演變的因素”,主要是用唯物論的史學觀點作解釋,感到非常有興趣。一日,又從同學手中借得梁啟超的《中國曆史研究法》,耕望從不為功課開夜車,但此書卻開夜車一氣讀完。兩種機緣的湊合,遂萌生從事史學研究的誌向。
初高中皆與耕望同班的好友童長慶,此時也頗受李則綱的唯物史觀影響。耕望目童長慶為學校中最聰明、優秀的學生。
初中入學考試,童考第一,耕望考第十;高中時代,童曾在作文課堂兩個小時內寫成五百字的舊體詩。耕望自度國文程度與童有天淵之別,但兩人在課外閱讀方麵卻保持高度的聯係,常一起去校內外圖書館獵取新知識,往往是童長慶發現好書,與耕望同讀。隻是童長慶往往讀了些章節,就不想再讀了,另去獵取新的目標。耕望則遇到好書,多能堅持看下去。
由於李則綱的引導和與童長慶的聯係,耕望看了不少社會科學的書籍,也略涉一點唯物史觀的理論。計有:摩爾根的《古代社會》、列維的《初民社會》、林惠祥的《文化人類學》、恩格斯的《家族私有財產及國家的起源》、繆勒·利爾的《社會進化史》和《婚姻進化史》、西村真次的《文化移動論》等,偏重原始人類、落後民族社會生活方麵的論著或調查報告。其中,摩爾根的《古代社會》為耕望所看第一部人類學書,印象深刻,受其啟發撰寫生平第一篇學術論文《堯舜禪讓問題研究》,以印第安人的氏族聯盟製度為模式,推測堯舜禪讓亦隻是部落酋長的選舉製。
儒家不了解當時的實情,比照後代的傳子製認為堯舜之事是公天下的禪讓,實際隻是一種美化而已。該文未發表。
是年,錢穆應諸生所請,就“中國通史”每講編一綱要,聊備筆記之助。又別就所講須深入討論之問題,自正史、政書等古籍,選錄原文,纂為參考資料,俾聽者自加參研。綱要編至東漢止,自嫌太簡,遂未續編。而參考資料亦下迄唐五代而止,由北京大學講義部印行,專供北大學生之用。
10月,史語所在南京雞鳴寺前北極閣的新址落成,全所由滬遷寧。
〇民國二十四年乙亥(1935年) 十九歲
安慶高級中學的左隔壁,就是安慶商務印書館門市。每個星期六晚上,耕望都會去站在書攤旁看書。凡是新出的文史社會科學書籍,無論買或不買,都將序言和目錄翻看一下,也增廣知識不少。當時,商務印書館提出一種預約新書的方式,先付款十六元(當時十六元是學校四個月的夥食費)。以後一年內新書出版,任從選購,六折優待,直到購滿所付款額為止。那時的商務出版量很大,因此又提出一項宣傳推銷的方式,即就每周新出的許多書籍中,選出一種重要的,估計銷量也比較大的書作為“星期標準書”,也是六折優待。耕望每年都作前項預約,又另選購星期標準書。每年的購書費僅次於學校膳宿費,其他用度都極節省。
是年,李則綱的《始祖的誕生與圖騰》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為中國學人運用人類學上的圖騰觀念解釋中國史前史的一部早期著作。同年,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的《化石人類學》一書由張資平翻譯,收入商務印書館的《自然科學小叢書》出版。索羅金的《當代社會學說》由黃文山翻譯,納入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出版。前兩種,耕望讀過。後一種,以“星期標準書”方式購買。
一晚,訓導主任方百殊到自修室,見耕望正讀《尚書古文疏證》,告誡道:“你看得懂嗎?”事實上當然看不懂,但其時讀書就是不自量力,喜歡硬闖,好書不懂也要看,總看得懂幾分,故而樂此不疲。又,中學時代,一般學生花在功課上的精力與時間,要以數學所占比例為最大。耕望的數學根基好,占了極大便宜。
高中時代耕望於數學已不做課外習題了,但程度仍強,應付課堂習題,所花精神時間比一般同學要少得多,這也是耕望能多讀各種書刊的一大原因。
撰寫論文《研究國學應持之態度》。
12月,錢穆的《先秦諸子係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此書考論博洽精悍,使戰國舊史諸多改觀,為前此所未有,故為學林推服。
〇民國二十五年丙子(1936年) 二十歲
是年,馬林諾夫斯基的《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李安宅譯)、岑家梧的《圖騰藝術史》和蘭森的《一九一四年後之世界》(謝元範、翁之達譯)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凡此三種,耕望皆曾寓目,蘭森的書以“星期標準書”方式購置。
《研究國學應持之態度》刊於安徽省立圖書館所編《學風》第六卷,是為平生發表之第一篇論文。
6月,中央研究院聘朱家驊任總幹事,開始招收研究生。
高中時代,耕望得綽號“鐵腦”,同學以為其頭腦為鐵打,可終日讀書毫不昏倦。然就閱讀總量而言,較之社會科學類書籍,史學書籍反見遜色。古書用功較多者隻《史記論文》(吳見思評點)、《禦批通鑒輯覽》。此外,《史通》、《通誌·二十略》和《讀史方輿紀要》也用了些功夫。《世本》、《竹書紀年》、《國語》、《戰國策》翻看過一些。近人編著的史書,通史有呂思勉的《白話本國史》,章欽的《中華通史》、鄧之誠的《中華二千年史》。斷代史有夏曾佑的《中國古代史》和陳恭祿的《中國近代史》等。史學方法論著作,除梁啟超的《中國曆史研究法》外,有李則綱的《史學通論》,魯賓遜的《新史學》(何炳鬆譯)等。史學雜誌方麵,常翻看《禹貢》和《食貨》兩種半月刊,曆史地理之外,亦對社會經濟史萌生興趣。耕望當時曾想過,日後隻要每月有七塊銀元的生活費,即使住在深山古寺,也可讀書終此一生。
是年,又閱讀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和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做了摘要。並在此基礎上,於11月28日寫成論文《儒家之禮的理論》,約九千餘字。
12月,朱家驊任浙江省主席,傅斯年代理中研院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