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濂琢磨著這樣急迫地召見,不會是好事,猜想皇上聽了什麼人的話要加害於他。朱元璋見了他不動聲色,先摸底,問:
“你一個人能號令全族,有什麼妙法嗎?”鄭濂答道:“沒有什麼妙法,隻是一條,不聽老婆的話。”朱元璋先是一怔,接著哈哈大笑,放鄭濂走了。
不敢不樂明代吳中四才子之一的徐禎卿,字昌穀,是弘治進士,當了國子博士的官。他很有文才,隻可惜33歲就去世了。
生前,他在吳縣城外墳地附近建了一座別墅,那裏前前後後都是墳頭。有朋友來這裏作客,一看這環境,就皺眉頭,對他說:“眼睛裏總看著這些死人,你一定心裏不痛快吧?”徐禎卿笑著說:“你想得不對。看這些死人,就讓人不敢不樂。”意思是,活著時就要過得痛快些,免得死了後悔。
汪太監最厲害明朝成化年間,原來隻在禦馬間管事的太監汪直,當了特務機關西廠的頭頭。他又當了巡邊監軍,一時間,權傾天下,幹了不少壞事。滿朝文武和百姓都敢怒不敢言。
朝廷有個演戲的太監叫阿醜。他心地正直,性格滑稽,常常能機智地對皇上發表看法,也總想把汪太監趕下台。
有一次演戲給皇上看,阿醜裝作喝醉的樣子。一人說:
“巡城禦史來了!”阿醜不理睬。又說:“刑部侍郎來了!”阿醜照樣呈醉狀。又說:“尚書大人來了!”阿醜依舊爛醉如泥。
又喊:“聖駕到!”一聽皇上到,阿醜反而醉得更瘋。隻聽人小聲地告訴他:“汪太監到。”阿醜立刻不醉了,恢複常態。人問:“你這人不怕皇上而怕汪太監,是何道理?”阿醜說:“天下之人,不知有皇上,隻知有汪太監,誰敢不怕?”在下邊看戲的皇上,聽了這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此後,汪直便逐漸不被重用了。
巧拒說情明代成化年間,浙江嘉善縣令林某,濫用刑律,殺死一家13人。有人告了狀,朝廷派浙江巡按使來調查處置。
林縣令聽說巡按史要秉公斷事,趕忙賄賂李鎮守,請他設宴演戲招待巡按使,在酒桌上替自己開脫罪責。巡按使知道了,心想要讓他們知道我的意思,不必說情,事先告訴演員們在台上找個地方如此如此對話。
一通鑼鼓之後,好戲開場。一個演員扮作官員賞雪,堆了個雪獅子,命一卒把雪獅子藏到背陰處。兩個人這樣一問一答:
官:命你將雪獅子藏於陰處,不使被曬化。你知何處可藏?
卒:山陰可以嗎?
官:不可。
卒:江陰可以嗎?
官:不可。
卒:浙江再無有“陰”之處了。
官:可以藏嘉善縣。
卒:此處無“陰”。
官:嘉善縣令打死一家13人,而不償命,可見這裏是有天無日,還不“陰”嗎?
滿座的人聽到這裏,大驚失色。鎮守知道巡按使是不好惹的,便一聲也不敢吭了。
管他是誰錢陳群是康熙進士,雍正、乾隆兩朝很長時間值南書房,充經筵講官,是個學問家。經常有些舉子要求見他,他都接見,並且極力讚揚:瘦的,讚他精幹;胖的,讚他福相;以致相貌醜陋、身材矮小的,他也誇獎其精力充沛、事業無窮。得到讚揚,一個個心理上得到滿足,十分得意,還以此為榮耀,四處宣揚。有一天,又送走一個客人,回來時,他的學生問他:“這人是誰?”錢陳群想了半天說:“忘了叫什麼名字了。”學生說:“大人誇他這麼老半天怎麼會忘了姓名呢?”錢陳群說:“來求見的,無非是要聽幾句好話,我隻是隨便誇誇而已,管他是誰呢?”五嶽遊人清朝初年,有個著名的文士叫鄭性。他很喜歡遊覽南北名山大川,寫過一本《紀遊集》。他先後到過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和中嶽嵩山,便自己起了個號,叫做“五嶽遊人”。
有人問他:“還有南嶽衡山你根本沒去過,為什麼叫‘五嶽遊人’呢?”鄭性回答:“我不把五嶽遊完,留下來,今生還有個想頭;倘若全遊完了,我還盼什麼呢?”腹中何物左宗棠身高體胖,大腹便便。有一天傍晚,他跟手下的將校們一起談笑,拍拍肚子問:“你們知道我腹中裝的是什麼嗎?”有的說:“滿腹文章。”有的說:“滿腹經綸。”有的說:“腹中有十萬甲兵。”有的說:“腹中包羅萬象。”看這些人拍馬屁,左宗棠連連說:“不是!不是!”忽然,有一個小軍官大聲地說:“大帥肚子裏沒別的東西,都是矢(屎)。”左宗棠麵露喜色說:“你說的倒還差得不遠。”剛說完,又一個小軍官說:“大帥肚子裏,裝的全是馬絆筋。”左宗棠拍著案堂,大聲稱讚道:“說得對!”原來,馬絆筋是一種喂牛的草,這是湖南人的叫法。而左宗棠這位湘軍首領一直認為自己是牽牛星轉世,平常也對牛有好感,認為牛能負重遠行,是值得讚揚的。
妙補唱詞馬如飛是清同治年間蘇州彈詞名家。一次在唱《珍珠塔》時,他不慎把“丫環移步出了房”唱成“丫環移步出了窗”,聽眾聽後哄堂大笑。
馬如飛知道唱錯,但他毫不驚慌,鎮靜自如地補上一句:
“到陽台去曬衣裳。”聽眾一聽這巧妙的補白,報以熱烈的掌聲。
誰知一疏忽,又把“六扇長窗開四扇”唱成了“六扇長窗開八扇”。這時觀眾不再喧嘩,而是靜靜地聽他如何補漏了。
馬如飛不慌不忙,依然如故,以他豐富的舞台經驗,繼續唱道:“還有兩扇未曾裝。”台下頓時掌聲滿堂。
笑話知縣清光緒27年(1901),恩壽任江蘇巡撫。此人十分嚴厲,動不動就訓人,手下的官員沒有不挨罵的。
每次接見下級官員,他都要先聲奪人,問:“你的頂戴是從哪裏來的?”頂戴是官員的象征,相當於“烏紗帽”。這一來,官員必定要感謝皇恩浩蕩和巡撫大人的栽培,氣勢頓時減少許多,接下來聽訓斥,隻得唯唯諾諾了。
一天,恩壽召見陳季生,又問:“你的頂戴是從哪裏來的?”正趕上陳季生有些事沒辦好,有一種等待上司訓斥的心理,對這問話,不能答,也不敢答,臉上的汗就下來了。過了一會兒,他想:唉!反正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我也不用把官看得那麼重,愛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吧!這一來,他倒輕鬆了,對恩壽說:“回大人話,卑職的頂戴,是花了80個大錢從玄妙觀舊貨攤上買的。”恩壽聽了哈哈大笑,很欣賞他的笑話。不久,就升他為知縣,同事們戲稱陳季生為“笑話知縣”。
縣官畫虎從前有個縣官,很喜歡畫老虎。可是水平不高,往往畫虎成貓,一點兒沒有虎味。
一天,縣官畫了一隻老虎,貼在牆上,叫一個衙役來,問道:“你看這是個啥?”衙役一看,直率地回答:“是貓。”這一下可惹惱了縣官。他破口大罵:“你有眼無珠,把虎看成貓,真是膽大包天!”他下令把這個衙役責打40大板。
縣官又叫另一個衙役來看。這個衙役一看,畫的就是黑貓,可他不敢說。
縣官問:“你說這是啥?”衙役答:“老爺,我不敢說!”“你怕啥?”“我怕老爺!”縣官生氣地質問:“那麼我怕誰?”“老爺怕皇帝!”“皇帝又怕誰?”“皇帝怕老天!”“老天怕什麼?”“老天隻怕雲!”“雲怕什麼?”“雲最怕風!”“風怕什麼?”“風很怕牆!”“牆怕什麼?”“牆怕老鼠!”“老鼠怕什麼?”這時,衙役指著牆上掛的畫答道:“老鼠什麼都不怕,就怕老爺這張畫!”縣官氣得兩眼直盯著這個衙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美男子顧維鈞是我國一位享有國際盛譽的外交家。他早年留學美國,攻讀外交學和國際法。1912年學成回國後,在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中擔任外交總長、內閣總理、外交部長和大使等職,多次代表中國出席重要的國際會議,參加聯合國籌建工作。
在擔任駐美大使期間,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他:
“您是中華民國初年三大美男子之一,對此您有什麼感想?”顧維鈞幽默地回答:“我不知道啊!在年輕的時候,沒人告訴我;現在我年老了,不能算是美男子了吧!”話音一落,立刻博得滿堂的笑聲和喝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