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授激動地說:“怎麼能讓女人當講師呢?如果讓她當講師,以後她就要成為教授,甚至進大學評議會,難道能允許一個女人進入大學最高學術機構嗎?”另一位教授說:“當我們的戰士從戰場回到課堂,發現自己拜倒在女人腳下讀書,會作何感想呢?”希爾伯特站起來,堅定地批駁道:

“先生們,候選人的性別絕不應成為反對她當講師的理由。

大學評議會畢竟不是洗澡堂!”誰褻瀆神聖但丁在一次參加教堂的儀式時,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以至在舉起聖餐時竟忘記跪下。

他的幾個對頭見此失誤,立刻跑到主教那裏告狀,說但丁有意褻瀆神聖,要求予以嚴懲。在宗教統治的中世紀裏這一罪名可非同小可,何況他還是個反教皇黨人。

但丁被帶到主教那裏,他聽過指控以後,辯解說:“主教大人,我想他們是在誣蔑。那些指控我的人如果像我一樣,把眼睛和心靈都朝著上帝的話,他們就不會有心神東張西望。很顯然,在整個儀式中,他們都是心不在焉的。”船長的心理學當一艘船開始下沉時,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商人還在談判,根本不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事情。船長命令他的大副:“去告訴這些人穿上救生衣跳到水裏去。”幾分鍾後大副回來報告:“他們不往下跳。”“你來接管這裏,我去看看。”船長說。

一會船長回來說:“他們全部都跳下去了。”“您是怎樣讓他們跳的?”大副問道。

“我運用了心理學。我對英國人說,那是一項體育鍛煉,於是他跳下去了。我對法國人說,那是很瀟灑的;對德國人說那是命令;對意大利人說,那不是被基督教所禁止的;對蘇聯人說,那是革命行動。他們就一個個地跳了。”“那您是怎麼讓美國人跳下去的呢?”“我對他說,他是被保過險的。”伊籍出使東吳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派伊籍出使東吳。吳主孫權聽說伊籍有口才,善辯論,打算一開始就先發製人,把伊籍問倒。

伊籍晉見孫權,行跪拜禮,站起身來,孫權便問道:“你事奉無道之君(沒有德行的君主),一定很辛苦吧?”這是無論怎樣回答都要被“繞”進去的問題:說辛苦,劉備是“無道之君”;說不辛苦,劉備也是“無道之君”。

伊籍自然明白問話的奧妙,便答道:“也不過就是行跪拜禮,算不上辛苦。”不正麵回答,甚至有點裝糊塗,這樣一來,“無道之君”的帽子甩還給孫權了。

死灰複燃韓安國,字長孺,漢時睢陽(睢suī,在今河南商丘縣附近)人。曾在“梁孝王”劉武(漢景帝劉啟之弟)那裏當過“中大夫”。後來因事被捕,關在蒙地(今山東蒙陰縣西南)

的監獄裏。據《史記·韓安國傳》載:韓安國在獄中,曾受到獄吏田甲的侮辱,他十分氣憤,說道:“死灰獨不複燃耶(熄了火的灰燼,難道一定不能再燃燒起來嗎?)”韓安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你以為我再也不會有重新出頭的日子了嗎!”據說,田甲當時回答韓安國說:“如果死灰複燃,我就撒一泡尿澆滅它。”不料過了一個時期,韓安國果然出獄,而且又當了不小的官。田甲得了這個消息,嚇得偷偷逃走了。韓安國鄭重地表示,田甲如不自動回來,他的全家性命都將不保。田甲無奈,隻得硬著頭皮,去向韓安國請罪。出乎意料,韓安國並沒懲罰田甲,反而待他很好,隻不過笑著對他說了這麼一句:“現在你撒尿吧!”就這樣,算是已經報複了。

汗不敢出三國的時候,魏國有個大臣鍾繇,有兩個兒子,一個叫鍾毓,一個叫鍾會。兄弟兩人從小就很聰明,能寫詩,也能作文章,有些小名氣。

魏文帝曹丕是文學家,聽說鍾氏兄弟的才名,就下令召見他們。頭一回見皇帝,哥哥鍾毓緊張得滿頭大汗,弟弟鍾會卻鎮定自若,臉上連一顆汗珠都沒有。曹丕覺得很奇怪,就問哥哥:

“你頭上怎麼有這樣多汗呢?”鍾毓恭敬地回答道:“見了陛下,戰戰惶惶,才像水一樣出汗。”皇上又問弟弟:“你不害怕嗎?怎麼不出汗呢?”鍾會不敢說“不害怕”,說:“見了陛下,戰戰栗栗,我也挺害怕的,所以汗才不敢出來呀!”所聞所見三國時著名詩人嵇康耿直剛強,不與世俗同流合汙,隱居山林。一天,他正在大樹下打鐵,鍾會來拜會他。這鍾會是司馬氏集團的心腹,出身世家大族,趾高氣揚,騎著高頭大馬來到跟前,擺出貴人的架子,等著嵇康上前迎接。嵇康呢,打鐵不歇,旁若無人。僵持了一會兒,鍾會覺得沒趣,生氣地撥轉馬頭要走。

嵇康覺得好笑,就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聽見什麼了,到這裏來?看見什麼了,離這裏而去?)

鍾會回答了兩句話,自己解脫了尷尬場麵: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聽見我所聽見的才來,看見我所看見的才去。)

請讓一讓路隋文帝時,有個善於說笑話的人叫侯白。他成了“禦用喜劇演員”,皇上常召他,隻要他一有空,便又被宰相越國公楊素召去。等楊素聽笑話樂夠了,樂累了,才放侯白回家。

這天,他給楊素說了許多笑話,離開楊府都到了傍晚。誰知剛出楊府,又碰上楊素的兒子楊玄感。這位公子死纏著侯白不放,非讓他給講笑話。無可奈何,侯白說:

“有一隻老虎,肚子餓極了,一大早就去野外找食吃。地上躺著一隻刺蝟,老虎以為是塊好肉,就想一口吞進肚裏。不料,剛一張口,就被刺蝟夾住了鼻子,疼痛難忍。老虎不知碰到什麼怪物,嚇得縱身逃跑,一口氣跑回深山老林,又困乏又驚恐,便昏昏睡去了。老虎鼻子上一直帶著刺蝟,等老虎睡了,刺蝟才放開老虎。這一下,不疼了,老虎才想起腹內空空,便一躍而起又去找食。沒躍出多遠,便見到一棵橡樹。低頭一看,那橡樹的果實毛茸茸的,跟小怪物(刺蝟)似的,便心有餘悸地說:‘今天早上遇見了您父親,現在又碰上了您。請讓一讓路,放我回家吧!我肚子裏還沒食呢!’”楊玄感聽了,果然不再糾纏侯白了。

誰當狀元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舉行全國大考,考官初定黃公度為狀元,陳俊卿為榜眼(第二名)。到底誰是狀元關鍵是要過殿試(廷試)一關,由皇上親自考問而裁定。

高宗在殿上問他們兩人:“你們家鄉有什麼奇特的地方嗎?

要不,怎麼會有你們兩個高才。”黃公度是福建莆田人,他的回答,曆數了家鄉的特產:

“子魚紫菜,荔枝蠣房。”莆田產一種魚,長7寸多,以子多為貴,叫子魚;蠣房,即牡蠣殼,代指牡蠣。

陳俊卿是江蘇興化人。他的家鄉是有名的“水鄉”,也算富庶之地。但他沒有去介紹家鄉特產,而說“地瘦栽鬆柏,家貧子讀書。”意思是:像土地不肥沃,隻有栽種鬆柏一樣,因為家貧才讓子孫刻苦讀書的,這也算是窮鄉僻壤為我創造的“條件”吧!

宋高宗自然對陳俊卿的回答表示滿意,說了句:“公度不如卿嗬!”陳俊卿反而成了狀元。

打得好蘇東坡任徐州太守時,徐州九裏山廟裏僧人懷緣,不守清規,人們叫他“壞鹽”,有一天,懷緣下山“盜”女人,被當地老百姓痛打了一頓。和尚仗著腰中有錢,就寫了一張狀紙,告到蘇太守那裏。幾天,未見太守批出,就賄賂衙役,抄出太守批語。

批語是:

並州剪子,蘇州絛;揚州草鞋,杭州刀。

眾人不解其意,拿去問秦觀。秦觀看罷,哈哈大笑說:

“總而言之,打——得——好!”不聽老婆話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把浦江人鄭濂召到京城金陵(今南京)。這鄭濂是個普通人,因為他自祖上開始到他這輩,十世同居,子孫不分家。這在封建社會裏也是挺不容易的,所以鄭濂便遠近聞名了。

明太祖問他:“你家裏有多少口人呀?”鄭濂答道:“有一千多口。”明太祖非常感慨地說:“一千多人不分家,在一起住、一起吃,是世上所罕見的,你這真是天下第一家呀!”隨後,給他豐富的賞賜就讓他回去了。

他們的談話被馬皇後在隔壁聽得清清楚楚。這朱元璋雖說當了皇上,對這位元配夫人還是懼怕三分。回到後室,馬皇後對朱元璋說:“陛下可得小心鄭濂這個人呀!”朱元璋不明白,馬皇後說:“當初陛下靠自己一個人打天下,得了江山;他這一家子一千多口子人,要是奪咱們的天下,還不容易嗎?”皇後的“提醒”讓朱元璋大驚,出了一身冷汗,非常後悔把鄭濂放走。他馬上再一次召見鄭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