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衰老疾病的防護(2)(2 / 3)

2.腎動脈硬化和尿毒症高血壓合並腎功能衰竭約占10%。高血壓與腎髒有著密切而複雜的關係,一方麵,高血壓引起腎髒損害;另一方麵腎髒損害加重高血壓病。高血壓與腎髒損害可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急驟發展的高血壓可引起廣泛的腎小動脈彌漫性病變,導致惡性腎小動脈硬化,從而迅速發展為尿毒症。

3.高血壓性心髒病動脈壓持續性升高,增加心髒負擔,形成代償性左心肥厚。高血壓患者並發左心室肥厚時,即形成高血壓性心髒病,最終導致心力衰竭。

4.冠心病血壓變化可引起心肌供氧量和需氧量之間的平衡失調。高血壓患者血壓持續升高,左室後負荷增強,心肌強力增加,心肌耗氧隨之增加,合並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時,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功能降低,心肌供氧減少,因此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5.高血壓性眼病長期的高血壓還可導致眼睛的損壞,視網膜脫落,甚至失明。

(五)高血壓病的誘因

高血壓病因不明,與發病有關的因素有:

1.年齡年齡與高血壓關係也很大。就總人群來說,年齡每增加10歲,高血壓發病的相對危險性增加29.3%~42.5%。發病率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者發病率高。

2.飲食①食鹽:攝入食鹽多者,高血壓發病率高;②嗜好吸煙的人:吸煙是高血壓、冠心病最顯著的危險因素。長期大量吸煙可使心率增快,血壓增高;③長期過量飲酒的人:長期大量飲酒,尤其貪杯易醉者,常常合並高血壓、肥胖、高血脂和高血糖。

3.體重體重指數增加是高血壓病最危險的因素。肥胖人脂肪多,這不僅引起動脈硬化,肥胖者多數嗜睡、胃口好,易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發病率高。

4.遺傳大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

5.環境與職業有噪音的工作環境,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易發生高血壓,城市中的高血壓發病率高於農村;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的人,脾氣暴躁以及過於焦慮、容易罹患高血壓。此類人群如患高血壓,藥物治療療效往往欠佳。

(六)高血壓病的治療

1.一般治療高血壓發病與中樞神經功能紊亂有關,應注意勞逸結合。

2.降壓藥物治療

(1)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具有阻止血管緊張素Ⅰ生成血管緊張素Ⅱ,抑製心髒和血管重構,擴張腎髒出球小動脈等作用。適應於輕、中及重度高血壓病、腎性高血壓、糖尿病腎病及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主要不良反應有幹咳、高血鉀、首劑低血壓、低血糖等。藥物有卡托普利、雷米普利、賴諾普利、貝那普利、依拉普利、培哚普利、喹那普利。

(2)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具有拮抗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的作用,主要適應證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基本相似。主要不良反應有頭痛、頭暈、腹瀉、血管性水腫、背部疼痛等。藥物有氯沙坦、纈沙坦、依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依普沙坦、奧美沙坦。

(3)鈣通道阻滯劑(CCB)。具有選擇性地減少慢通道的Ca2+內流的作用。適應於輕、中及重度高血壓。主要不良反應有頭痛、麵部潮紅、心悸、乏力、踝部水腫等。常用藥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卡地平、維拉帕米、地爾硫。

(4)受體阻滯劑。具有阻斷突觸前膜受體的作用。主要適應於伴有心血管係統損害,尤其是合並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心肌病的高血壓患者。主要不良反應有支氣管痙攣、惡心、嘔吐、體位性低血壓、疲倦、陽痿、頭痛、房室傳導阻滯等。常用藥物有普萘洛爾、阿替洛爾、倍他洛爾、比索洛爾、美托洛爾、吲哚洛爾。

(5)噻嗪類利尿降壓劑。主要作用於腎皮質部遠曲小管,抑製Na、Cl 和水的重吸收。最近報道,該類藥物能抑製AT1受體、並開發鉀通道和抑製Rho/Rho 激酶而直接舒張血管。適應於輕、中度高血壓。主要不良反應有低血鉀、低血鎂、大劑量可引起血脂代謝紊亂、高尿酸血症等。常用藥物有氯噻嗪、氯噻酮、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

(6)受體阻滯劑。阻斷血管平滑肌突觸後膜受體,導致外周血管舒張。適應於輕、中、重度高血壓及腎性高血壓。主要不良反應有體位性低血壓、頭暈、頭痛、乏力、惡心、口幹、鼻充血、腹瀉或便秘、視物模糊等。主要藥物有呱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曲馬唑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