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衰老疾病的防護(2)(1 / 3)

二、高血壓病

高血壓病是內科常見病多發病之一,2006年WHO 將其定義為“是許多病因引起的、不斷進展狀態的心血管綜合征”。高血壓病是當今世界的流行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自我知曉率低、合理用藥率低、有效控製率低的“三高三低”特點。5.17日被確定為世界高血壓日。

WHO/ISH(世界衛生組織/高血壓聯盟)與美國JNC Ⅶ高血壓判定標準如下。

正常血壓: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高血壓前狀態:收縮壓120~139mmHg,舒張壓80~89mmHg。高血壓1級:收縮壓140~159mmHg,舒張壓90~99mmHg。高血壓2級:收縮壓160~179mmHg,舒張壓100~109mmHg。高血壓3級: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10mmHg。

(一)高血壓病檢測

1.確定有無高血壓測量血壓升高應連續數日多次測血壓,有2次以上血壓升高,方可謂高血壓。

2.鑒別高血壓的原因凡遇到高血壓患者,應詳細詢問病史,全麵係統檢查,以排除症狀性高血壓。

由於影響血壓的因素很多,人體血壓幾乎總是在不斷波動,有時變化幅度可以很大。

所以診斷高血壓時特別強調“不同日反複測量”,以避免將某些生理性的血壓波動(如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後的一過性血壓升高)誤判為高血壓。

雖然目前有多種測量血壓的工具(如機械式血壓表、電子血壓計、動態血壓監測儀等),但目前仍將符合計量標準的水銀柱式血壓計作為最基本、最可靠的測量工具。

(二)高血壓病症狀表現按起病緩急和病程進展,可分為緩進型和急進型,以緩進型多見。

1.緩進型高血壓早期表現:早期多無症狀,偶爾體檢時發現血壓增高,或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勞累後感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早期血壓僅暫時升高,隨病程進展血壓持續升高,髒器受累。

腦部表現:頭痛、頭暈常見。多由於情緒激動,過度疲勞,氣候變化或停用降壓藥而誘發。血壓急驟升高,劇烈頭痛、視力障礙、惡心、嘔吐、抽搐、昏迷、一過性偏癱、失語等。心髒表現:早期,心功能代償,症狀不明顯;後期,心功能失代償,發生心力衰竭。腎髒表現:長期高血壓致腎小動脈硬化。腎功能減退時,可引起夜尿、多尿、蛋白尿、管型尿及紅細胞尿,尿濃縮功能低下,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出現氮質血症及尿毒症。

動脈改變:身體不同區域的細動脈處於不同改變程度,所觀察到的病變可分為:管壁血漿蛋白浸潤及透明變性兩類,後者又視其嚴重程度分為Ⅰ、Ⅱ、Ⅲ級。

眼底改變:眼底檢查也是診斷高血壓動脈硬化的輔助檢查之一。高血壓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病變,而眼底則是唯一能夠看到的一種局部表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程度及預後,也給治療提供了有力的依據。高血壓病的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眼底動脈硬化。

2.急進型高血壓也稱惡性高血壓,占高血壓病的1%,可由緩進型突然轉變而來,也可起病。惡性高血壓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30~40歲為最多見。血壓明顯升高,舒張壓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狀。視力迅速減退,眼底有視網膜出血及滲出,常有雙側視神經乳頭水腫。迅速出現蛋白尿、血尿及腎功能不全。也可發生心力衰竭,高血壓腦病和高血壓危象,病程進展迅速多死於尿毒症。

(三)高血壓病分期

1.第一期血壓達確診高血壓水平,臨床無心、腦、腎損害征象。

2.第二期血壓達確診高血壓水平,並有下列一項者:①體檢、X 線、心電圖或超聲心動圖示左心室擴大;②眼底檢查,眼底動脈普遍或局部狹窄;③蛋白尿或血漿肌酐濃度輕度增高。

3.第三期血壓達確診高血壓水平,並有下列一項者:①腦出血或高血壓腦病;②心力衰竭;③腎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滲出,伴或不伴有視神經乳頭水腫;⑤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栓形成。

(四)高血壓病的危害

1.腦血管意外腦血管意外亦稱中風。發病急驟,來勢凶猛,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種。高血壓患者血壓越高,中風的發生率越高。高血壓病人有動脈硬化的病理存在,如腦動脈硬化到一定程度時,再加上一時的激動或過度的興奮,如憤怒、突然事故的發生、劇烈運動等,使血壓急驟升高,腦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圍的腦組織,此時,病人立即昏迷,傾跌於地,既是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