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郵展殿堂(3 / 3)

休息的時候,也是精神和身體最放鬆的時候,這時候,你何不將煙鬥拿出來呢?即使在郵政汽車停靠的短暫時刻,也要將煙鬥拿出來抽上一口。勞動休息的時候,更要如此。比如在1974年發行的“戶縣農民畫”郵票中,老支書在勞動休息的片刻就拿出了的煙鬥。

旅遊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旅遊中沒有旅伴也沒有關係,瞧,英國1960年彩色電報單中遊輪前方那位穿黑色衣服的旅客,不也興致很高嗎?因為他手中的煙鬥就是他最好的旅伴。當然,高高興興去旅遊的時候不要忘記了在家中的父親,在“父親節”來臨之際,為他買隻煙鬥,怎樣?

愛好煙鬥的男人,大都是一些嚴肅、深沉、理性的男人。因此,手持煙鬥散步,或許是世界上最愜意的事了。不僅可以思考問題,而且還可以達到寵辱皆忘的境界。比如匈牙利1896年郵資片中叼著煙鬥散步的男子,比如拜恩1898年郵資片中手拿煙鬥散步的男子,或許都有同樣的體會吧。

隻要是體育比賽,其氛圍肯定就是緊張的。而煙鬥可能會緩和這種緊張的氛圍,而且將使參賽者更具有紳士風度(郵品:英國1978年郵資郵簡,叼著煙鬥參加高爾夫比賽的運動員)。或許,煙鬥還是贏得比賽勝利的秘密武器呢。

煙鬥在娛樂場所出現的可能性或許是最大了,比如在聖誕節欣賞聖誕樹的人群中,比如在咖啡館裏(郵品:法國1961年“藝術”係列郵票)。還有在法國“巨人節”的遊行活動之中,甚至在童話世界中也可以看到煙鬥的身影。

煙鬥有許許多多的“朋友”,煙袋即是其中之一。在新中國發行的郵票中,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期間發行的郵票中,曾多次出現農民手持或口叼煙袋的情景,成為那個時代郵票上表現農民的特征之一。甚至,煙袋也會成為農民教授知識青年種植的教具(郵品:“文革”郵票)。

煙鬥既是吸煙工具,又是藝術品,在煙鬥那簡單的線條和造型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樂趣。煙鬥曾經出現在那樣多的場合,可謂無處不在。但隨著遍及全世界的禁煙運動,煙鬥也漸漸地退出了人們的視線(郵品:小本票)。煙鬥廣告雖然還在,但――煙鬥會真的退出曆史舞台嗎?相信不會的。

(《集郵報》2005年4月13日第11版)

宏偉說說

1987年11月10日並不是什麼重大的節日,但對很多集郵者來說這一天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就在這一天,“國內郵政快件”業務正式開辦。

“國內郵政快件”在我國郵政史和集郵史上起著積極的作用,因為該業務的開辦在當時不僅推動了我國的改革開放,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而且也為我國集郵者增加了一個收集品種。隨著特快專遞業務服務網絡的健全,“國內郵政快件”業務的功能逐步淡化,於1998年7月1日退出了曆史舞台。

筆者也是一位“國內郵政快件”的愛好者,此次看到徐長江編組的“國內郵政快件”郵集,很是親切。這部郵集將近11年的快件曆史濃縮在80個貼片上,難度較大。且郵集各章節一環扣一環,井井有條。郵集通過展示大量的快件實寄封及郵局內部作業單式,描述了一封普通的快件郵件由寄信人窗口交寄,到投交收件人的全過程,郵集編排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自2002年快件集郵愛好者的組織――國內郵政快件研究會成立以來,快件郵集的編組水平逐步提高,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而徐長江的“國內郵政快件”獲獎郵集,正是這一現象的具體體現。

(《中國集郵報》2005年6月24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