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看還有沒有活的,讓隨軍的軍醫救治一下。”武安國從嘶風上跳了下來,對身後的將官們吩咐道。
“喏。”將官們趕忙應了一聲,然後各自帶著兵士們四散進入了百姓群中。
不一會的功夫,大部分的百姓都被救醒了過來,這些人都是從洛陽城中的大火和西涼軍臨幸前屠殺僥幸生存下來的幸存者。之所以會躺在城外如同死人一般,大部分都是因為力氣用盡累暈或者餓暈的。
正當兵士救治百姓的時候,忽然有一名士卒小跑到武安國身前:“稟將軍,那麵有一小童,自稱是蔡邕、蔡伯喈先生的童子,有一封蔡先生的書信要交給將軍。”
“哦?是嗎?趕緊把那個童子帶來。”聽說是蔡邕的童子,武安國自然是不敢怠慢,蔡邕在這個時候找他,一定是有什麼重要的囑托。
不一會那名士卒就帶著一個回頭土臉,正拿著饅頭往嘴裏蒙塞的童兒走了過來:“童兒,你為何在這裏?伯喈先生呢?”看清楚這名童子的臉後,武安國一驚。這童子他也認識,正是當初他去邀請蔡邕出仕時接待他的那一位。
“先生,西涼軍放火火燒洛陽的時候,我家先生讓我藏到了府中的暗道內,因此躲過一劫。後來等火勢稍小之後,方才從洛陽城中逃了出來,我家先生料定將軍知道洛陽的事情後一定會來,所以叫我一定要要把這封書信親手交給將軍。至於我家先生,已被董卓那狗賊裹挾到長安去了。”說著,童子就從懷中掏出了一份帛書交給了武安國。
“將軍,伯喈先生的書信上說了什麼?”見武安國似乎看完了書信,一旁的劉巴就忍不住好奇問道。
“是東觀,伯喈先生囑咐我一定要保住東觀之內的書籍。可是如此大火,東觀內的書籍有可能保得住嗎?”一邊將手中的布帛交給劉巴,武安國一邊對童子奇怪的問道。
童子搖了搖頭:“這個小子就不知道了,不過老爺臨行前曾經說過,負責放火的高順、張遼兩位將軍對我家先生頗為敬重,我家先生會盡量說服他們放過東觀。”
“將軍,我知道您對儒家的看法一直不好,還請您看在伯喈先生的麵子上,千萬要派兵到東觀一看。”見武安國有些遲疑,劉巴立馬開口懇求道。
“子初放心,我討厭的是士人黨,又不是儒家文化?更何況這是我大漢傳承了幾百年的文化精髓,當然要想辦法保存下來了。”
武安國之所以遲疑,並不是因為劉巴所說的他討厭儒家文化。畢竟文化是無對錯的,更何況身為一個穿越者,武安國更是清楚的知曉書籍在這個時代的價值。世家門閥傳承的是什麼?除了金銀之外就是書籍了。武安國之所以遲疑,是因為他猜到孫堅很有可能已經進了皇宮,那麼在對方搜刮過一輪之後,即使這些書籍在大火之中留存下來,還能逃過孫堅的江東軍的搜刮嗎?
聽武安國說他並不是不想接受蔡邕的囑托,劉巴方才鬆了口氣:“既如此,還請將軍盡快派兵入城取書啊,否則完了就算當時西涼軍走時沒有點燃東觀,也有可能被接下來蔓延的火勢燒到啊。”
武安國點點頭,當即就叫來了於糜、樊能,讓他們各帶五千士卒入城,前往東觀取書。“你們有沒有跟百姓問過,我們之前還有誰帶兵進過洛陽?”安排完之後,武安國又叫過來幾個之前負責救治百姓的士卒問道。
那些士卒中的一人點點頭:“知道,據那些百姓說,一日前孫堅太守的江東軍來過,還曾許諾要幫助他們,不過進城不到一個時辰,就匆匆忙忙的帶軍離開了,也未曾履行承諾。”
“本將知道了。”武安國點點頭,看來這孫堅還是如同曆史中一樣,私藏玉璽作死去了。不過隻一個時辰的時間,應該不夠搬運書籍的。
果然,幾刻鍾之後,入城的士卒就返回來向武安國報告說:“回稟將軍,我們已經到了東觀,那裏確實完好無恙,其中書籍也未曾遭受火災,於將軍和樊將軍正在阻止兵士往車上搬運書籍。但是,這些書籍數量太大,估計怎麼也要幾個時辰才能全部裝車。”
“呢,本將知道了,告訴於糜和樊能,讓他們小心一點,千萬不要將書籍損壞。”看來還真如武安國猜測的那樣,這孫堅也不知道是滿腦子肌肉,還是做賊心虛,竟然對東觀的書籍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