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葡萄味美更養生 葡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中醫學認為,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脾、肺、腎三經,能生津止渴,補益氣血,強筋骨,利小便。主治氣血不足、頭暈乏力、肺虛咳嗽、心悸盜汗、風濕痹痛、小便淋澀、水腫尿少。常吃葡萄可健脾、益氣、健腦、強心。我國自古就把葡萄視為輕身不老、延年益壽的聖品。在我國漢代最早藥典《神農本草經》中稱葡萄能治“筋骨濕痹”,能“益氣增力強誌,令人肥健,耐饑忍風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
11.“會吃”蘋果才保健 蘋果營養豐富又好吃,能健身防病療疾,但是還要“會吃”,才能起到保健作用。
糖尿病患者宜吃酸蘋果。防治心血管病和肥胖症則應選擇甜蘋果;治療便秘時可吃熟蘋果;醫治結腸痙攣引起的腹瀉宜吃切成絲的生蘋果;睡前吃鮮蘋果,可消除口腔內細菌,改善腎髒功能;蘋果榨成汁可防治咳嗽和聲音嘶啞;蘋果糊加溫後食用是兒童與老年人預防消化不良的最佳食物;每天一個蘋果連皮吃下,對關節炎、貧血患者頗有益處。
12.吃櫻桃有益心髒健康 美國密歇根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專家發現,櫻桃和西紅柿之類紅花色水果蔬菜中的花色素可以大大降低與動脈硬化相關的炎症危險。動物實驗研究發現,吃飼料中添加櫻桃的動物,其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大大降低,從而使心髒病危險大減。每年2月4~10日,被美國心髒協會定為“全國紅色食物周”,以鼓勵人們多吃紅色水果蔬菜,加深紅色果蔬有益心髒健康的意識。
13.櫻桃可以緩解肌肉疼痛 英國《不列顛運動醫學》曾報道,運動後喝櫻桃汁可以減少肌肉損傷和肌肉過度疲勞引起的疼痛。研究表明,肌肉的運動性損傷對櫻桃汁中的抗氧化劑有明顯的反應。研究人員通過兩組人員的對比和交換試驗發現,喝果汁的人肌肉力量比不喝果汁的人平均高出16%,肌肉疼痛程度降低10%左右。即使對同一個人在其喝櫻桃汁的對比期中這種差別也十分明顯。
14.吃水果去“火”須謹慎 冬春之交,一些人口幹舌燥,認為多吃水果可以去火。按中醫的說法“火”乃六淫之一,是一種病因,它分為心火、肝火、胃火、肺火、腎火等,一個“火”字千變萬化,不能吃個瓜果就能包治“百火”,這裏麵是有講究的。
一般人認為敗火以食香蕉最好,中醫學認為,香蕉性味甘寒微澀、無毒,具有清熱止渴、清胃涼血、潤腸通便、降壓利尿等作用。對於口渴、便秘等陰虛腸燥或血熱氣滯者尤佳。但若脾胃素虛、陽氣不足的人食香蕉就會適得其反,反而會使虛火更旺。
再以荔枝為例,妊娠、出血及濕熱性患者過食荔枝,反而會出現煩熱、口渴、惡心、乏力的上火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血及昏迷。蘋果、橘子和梨均有這樣的情況。
西瓜是敗火的寵物,素有“吃上兩塊瓜,藥物不用抓”的說法,其除火止渴、養心安神的作用頗大,但是對脾胃虛寒、寒積冷痛、便溏尿澀的人卻不宜食用。
15.養肺八強水果
(1)雪梨: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支氣管炎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好。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
(3)大棗: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補五髒、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躁、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病症。
(4)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躁作用。石榴搗汁或煮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5)柑橘: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應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煮,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6)甘蔗:性平味甘,是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複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熱生津劑,用於治療口幹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及高熱煩渴等症。
(7)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幹唇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8)荸薺:可作水果生吃,亦可做菜食用,具有清熱生津、化濕祛痰、肺熱咳嗽、涼血解毒等功效,與蓮藕榨汁生飲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