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忌豆漿衝雞蛋 豆漿衝雞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豆漿和雞蛋中原有的營養成分。這是因為生雞蛋的蛋白質中含有黏性蛋白,而豆漿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它能抑製人體胰蛋白酶的活性,影響蛋白質的吸收。生雞蛋衝熟的過程中,雞蛋中的黏性蛋白會與豆漿中的抗胰蛋白酶結合,阻礙雞蛋中蛋白質的分解,影響雞蛋中蛋白質的吸收利用。因此,不要用豆漿衝雞蛋,而且最好是分開來食用。
另外,豆漿即使煮得很熟很透了,直接衝生雞蛋,也不容易把雞蛋衝熟。雖然生豆漿的溫度是100℃,但雞蛋溫度僅在20℃左右,用豆漿衝雞蛋的熱度隻有80℃~90℃,這樣的溫度並不能使雞蛋完全熟透。雞蛋在半生不熟的狀況下也會丟失一些營養,並且還不衛生。
2.忌吃生雞蛋 雞蛋不能生吃的理由如下:
(1)生雞蛋的蛋清中含有胰蛋白酶抑製物和抗生素蛋白,胰蛋白酶抑製物能使腸道內的消化酶受到抑製,引起消化不良;抗生素蛋白在腸道裏與生物素結合,阻礙生物素被腸道吸收,而生物素要參與人體新陳代謝,人體缺乏生物素時會出現皮炎、脫發、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肌肉疼痛等一係列症狀。
(2)由於雞蛋殼上布滿了氣孔,病原體(如沙門菌、真菌和寄生蟲卵等)隨時都可以侵入,生吃雞蛋還容易患腸胃炎。
(3)雞蛋中的蛋白質、脂肪等成分必須加熱到一定程度才能被人體吸收,而生雞蛋約有一半以上的蛋白質不能被吸收。
兒童食用雞蛋的最好方法是蒸雞蛋羹或煮雞蛋,食用這兩種做法的雞蛋,其營養素的消化吸收率為100%。
3.忌雞蛋與糖同煮 很多人在煮荷包蛋時喜歡加入紅糖或白糖同煮,這種做法會破壞雞蛋中的營養成分。因為在長時間加熱的條件下,雞蛋中的氨基酸與紅糖之間會發生化學反應,結果生成一種叫糖基賴氨酸的化合物,破壞了雞蛋中對人體十分有益的氨基酸成分。產生的化合物不僅不容易被人體所吸收,而且有毒性。如果把荷包蛋煮好盛入碗內,再加入紅糖或白糖攪拌均勻食用則無妨,而且有益。
4.忌吃雞蛋後立即飲茶 有些人吃完肉食、雞蛋、海味等高蛋白食物後,習慣於立即飲茶,以助“去味”“消化”。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不科學的。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使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糞便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危害人體健康。
另外,忌吃未熟雞蛋。雞蛋白含有抗生物素蛋白,會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使身體出現食欲缺乏、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症狀。雞蛋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它能影響人體對雞蛋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雞蛋在形成過程中會帶菌,未煮熟的雞蛋不能將細菌殺死,容易引起腹瀉。因此雞蛋要經高溫煮熟後再吃,不要吃不熟的雞蛋。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致密,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隻有煮熟後的蛋白質才變得鬆軟,人體胃腸道才可消化吸收。
5.忌在感冒發熱時吃雞蛋 病人在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吃雞蛋,因為雞蛋主要含有卵蛋白和卵球蛋白,99.7%能被人體吸收。臨床經驗證明,病人發熱時進食雞蛋,其蛋白質在體內分解會產生一定的額外熱能,使機體熱能增高,加劇發熱症狀,使病情加重,不利於病人的健康。同樣,其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魚等也會額外增加身體的熱能,應該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