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營養素的功能(3 / 3)

(3)缺乏鉻會威脅體內維持正常血糖濃度的能力,造成低糖血症、低糖血症前期。鉻缺乏也可能是動脈硬化和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4)缺乏銅的早期症狀之一是骨質疏鬆。銅缺乏會減少鐵的吸收,縮短紅細胞的壽命,因而導致貧血。同時,缺銅可能引起水腫、骨骼疾病及風濕性關節炎。另外,銅不足還會影響血紅蛋白的形成。

(5)碘缺乏會造成甲狀腺腫大(即“大脖子病”)和甲狀腺功能衰退,其症狀是嗜睡、頦下水腫、體重增加及怕冷等。兒童缺碘會造成智障及侏儒症,嚴重時甚至引起小兒頭大。缺碘還會引起貧血、低血壓症、脈搏緩慢等症狀。此外,乳腺癌可能與缺碘有關。碘多時會出現惡心、嘔吐、乏力、頭暈、失眠等不適,常與誤服碘劑有關。

(6)缺乏鐵的症狀包括麵色晦暗無光、皮膚萎黃、毛發變脆、指甲呈湯匙狀或有縱向的凸起、毛發脫落、疲勞、臉色蒼白、頭暈等。飲食中缺鐵的兒童可能有學習困難的問題,而年輕女性則不易集中精力,注意力分散。缺鐵還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其症狀是疲乏、怕冷、免疫力降低,運動時感到氣短。鐵多時,鐵蛋白濃度過高,血液中鐵蛋白濃度每上升1%,心髒病發作的危險就會提高4%。

(7)缺乏錳時可能導致發育不全、骨骼退化、運動失調、平衡感不完全、紅斑病、嚴重的肌無力症、檢驗發現體內胰島素下降,以致血糖值上升、神經衰弱、煩躁不安、失眠、骨質疏鬆等。錳多時,長期錳接觸者可出現頭痛、頭暈、跌倒、口吃等。

(8)缺磷的情況相當少見。但缺磷會導致新陳代謝受阻、骨骼變得脆弱、發育不全,以及形成佝僂病及牙齦膿腫等症。

(9)缺乏鉀會減少肌肉的興奮性,使肌肉的收縮和放鬆無法順利進行,容易倦怠。另外,會妨礙腸的蠕動,引起便秘,結果會導致水腫、半身不遂,以及心髒病的發作。

同時,鉀的攝取量不足與高血壓及心律失常有關;鉀攝取不足時,鈉會帶著許多水分子進入細胞之中,使細胞破裂,形成水腫。血液中缺鉀會使血糖偏高,導致高糖血症。另外,缺鉀對心髒造成的傷害最嚴重,冠狀動脈缺乏鉀,可能是人類因心髒疾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

(10)鋅攝取不足會引起身材矮小、創傷愈合不良、青少年性發育遲緩等現象。缺乏鋅還可能有食欲下降和味覺遲鈍等症狀。在大腦發育的各個階段,若缺鋅則會損害記憶和神經功能。同時,鋅攝取不足可能使年輕人患類似痤瘡、粉刺等皮膚病;還可能使口腔潰瘍反複發作、視力下降、毛發枯燥,甚至引起肝脾大;鋅不足會導致精子數量過少,成為男性不育症的主因;缺鋅還可導致前列腺肥大(非癌變性的前列腺肥大)及動脈硬化。鋅多時,會抑製鐵的吸收而引起缺鐵性貧血;血脂高有時也會是鋅過多的一項指標。

(11)缺乏硒有可能導致中風,並且是未老先衰的原因之一。硒攝入過低,會導致腸道、前列腺、乳腺、卵巢、肺的癌症及白血病的發病率增高。患心髒病可能與缺硒有關。

(12)缺鈉的情況很少見,但缺鈉會引起頭腦不清、低血糖、體弱、脫水、昏睡、心悸等症狀。另外,缺鈉所產生的症狀,從輕微的疲勞,氣候變熱時的倦怠,到酷熱時的抽筋、熱衰竭或中暑等症狀。

(13)缺氟時容易出現齲齒和骨質疏鬆。氟多時,骨密度增加,牙齒釉質出現白色或黃色斑點。

(14)缺鉬時會使心肌缺氧,引起心悸、呼吸急促;尿酸排泄減少,形成腎結石和尿路結石。

當人體中缺乏任何一種礦物質而出現上述諸多症狀時,就應多吃水果、蔬菜和各種葷菜,如西紅柿、黃瓜、海帶、黃花菜、茼蒿、卷心菜、萵苣、裙帶菜、蘿卜葉、馬鈴薯、大蒜、蘆筍、紫花苜蓿、甜菜、芥末、花椰菜、芹菜、菠菜、洋蔥、紫菜、香菜、茄子、南瓜、冬瓜、豆製品、牛肉、羊肉、狗肉、兔肉、動物肝髒、雞蛋、牡蠣、魷魚、海蜇、海參、蝦、鮭魚、蘋果、草莓、櫻桃、菠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