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冬 寒流入侵重保暖(2 / 3)

腎經--太溪穴。太溪穴是腎經上的穴位,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具有補水的作用。如果覺得太溪穴位置不好找,可以用湧泉穴來替代,它也屬於腎經上穴位,位於足底腳心。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湧泉穴的時候,必須在出現了發熱、酸脹感後,再按揉3~5分鍾,才會有效果。

肝經--行間穴。行間穴是肝經上的穴位,位於足背側,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具有平肝祛風、止癢的作用。

4個“止癢穴”,不妨每次按揉3~5分鍾,每天3~5次。

六、老人冬季要養膽

入冬以來,患高血壓、冠心病、膽囊炎的中老年患者激增。專家表示,這與冬季老年人膽經功能衰退,造成對氣候適應能力和抵抗力下降有關。如果能注意“養膽”,則有利於平衡陰陽,大大減少冬季老年病。

祛膽火降血壓。取天麻10克、鉤藤30克,用清水1500毫升浸泡30分鍾,煮沸20分鍾。趁熱熏洗頭麵部,每天早晚各1次,1劑藥用2~3天。

補膽氣助睡眠。老年人失眠多夢,多為膽氣不足引起。取石菖蒲、合歡皮、茯神各100克,研為細末,加入琥珀粉30克,裝入20厘米×40厘米的棉布袋中封口,置於枕頭上。

通膽絡利關節。關節疼痛、屈伸不利多為肝膽氣血瘀阻所致。取威靈仙10克、雞血藤20克,加清水800毫升,浸泡2小時後煮沸20分鍾。取藥液,加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每周3~4次。

和膽胃止反酸。膽氣犯胃,胃失和降,多會起泛酸反胃、腹脹滿痛等症狀。可按摩利膽穴(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凹陷處直下2寸),以一大拇指按揉此處,先順時針按揉50下,再逆時針按揉50下,然後換另一側,早晚各1次。

七、“老寒腿”發病莫熱敷

冬天來了,“老寒腿”患者要做好腿部的保暖工作。“老寒腿”最怕風、冷、潮濕,平時一定不要將床鋪放在風口處,以防睡中受涼,被褥也要經常曬洗。帶護膝也是個不錯的辦法。

有些人在“老寒腳”發作時喜歡熱敷膝蓋,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老寒腳”患者治療以驅寒為主,而短暫熱敷膝蓋不利於寒邪的發散,科學的辦法是泡腳。人體的12條經絡有6條發源於腳底,泡腳可起到刺激經絡運行的效果。

泡腳時在水裏加些祛寒的藥物,花椒是一種很好的祛寒藥。抓一把花椒加入適量水煎,待藥效充分融入水中時倒入盆中。先熏雙腳,等水溫到能下腳時用來泡腳。期間可以不斷加入熱的花椒水,水以蓋過腳踝為好,泡上半小時,以身微微冒汗為宜。除花椒外,艾葉祛寒除濕的效果也不錯。

八、大寒養生,陰陽並補

1月20日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大寒的到來,已隱隱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因此,在大寒節氣適當進補,養好身體,有利於來年的身體健康。

大寒時節天氣寒冷,且風大,應注意保暖。此節氣天氣以晴為主,因此,曬太陽是這個節氣一個很好的養生方法。多曬太陽,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預防骨質疏鬆症。

大寒的飲食應遵守滋陰潛陽的原則。不但要常食用羊肉、雞肉等補腎壯陽的食物,也要適當補充些補陰的食物,如木耳、芝麻、兔肉、鴨肉、龜肉等。

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的說法,這是人們在生活中的總結。早喝補氣溫陽的人參、黃芪酒,借助早上自然界生發的陽氣,有利於身體陽氣的生發;晚上服用滋陰補腎的杞菊地黃丸,有利於身體陰液的滋補。這句話提示大寒的進補要陰陽並補,缺一不可,為來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九、11月,健康隱患藏室內

從11月開始,北方的室內開始用暖氣。漫長的冬季,長時間生活在使用取暖室的環境中,往往會出現幹燥上火和易患呼吸係統疾病的現象。

科學研究證明,人生活在相對濕度40%~60%、濕度指數為50~60的環境中最感舒適。冬天,氣候本來就十分幹燥,取暖器在產熱的同時猶如用火烤空氣,使環境中相對濕度大大下降,空氣更為幹燥,會使鼻咽、氣管、支氣管黏膜脫水,使其彈性降低,黏液分泌減少,纖毛運動減弱,若吸入空氣中的塵埃細菌便不能像正常時那樣很快排除出去,容易誘發和加重呼吸係統疾病。此外,幹燥的空氣使表皮細胞脫水、皮脂腺分泌減少,導致皮膚粗糙起皺甚至開裂。

因此,使用取暖器的家庭應注意居室的濕度。最好有一隻濕度計,如相對濕度低了,可向地上灑些水,或用濕拖把拖地板,或者在取暖器周圍放盆水,以增加濕度。此外,如在居室內養上兩盆水仙,不但能調節室內濕度,還會使居室顯得生機勃勃、春意融融。

十、12月,適度進補、動靜結合

天氣特點:12月是一年的結束,從24節氣來說,包含有大雪和冬至兩個節氣。冬至是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回升的節氣,冬至以後氣溫下降明顯,天寒地凍。

養生原則:中醫認為,12月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進補時,要養宜適度、動靜結合。就是說養生調整不可太過,也不可不及。體質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選擇“慢補”,適當多吃“當歸生薑羊肉湯”等,還要多吃蔬菜。體質好的人則要“平補”,不要過食油膩之品,可食用“小雞燉蘑菇”、“白果燉烏雞”等。平時飲食上還要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品。

飲食宜忌: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蘿卜、土豆、大白菜、菠菜、桂圓等。忌生冷食物,如海鮮等大寒之品。

推薦食療:當歸生薑羊肉湯。

①用料:當歸12克,生薑30克,羊肉250克。②

製法:將羊肉洗淨切成塊,同當歸、生薑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共熬湯,爛熟後加調味品,飲湯食肉,每周1~2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