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製符術(2 / 2)

嶽凡悄然離開,伍尚安出門尋找帛書卻是遍尋不著,當時隻以為被風刮走,並沒有在意。回到小屋嶽凡迫不及待展開帛書,目中異彩連閃。這卷帛書沒有書名,應是“妙符坊”某位製符師手跡,上麵記載了一些初級靈符的製作方法及經驗心得。正如之前所述,紫陽宗編撰的符文課程側重於理論,也就是符號的含義以及組合效果等,實際應用卻幾乎一字不提。而這本帛書恰恰相反,通篇都是各種製符的細節如符紙鑒別、顏料調配、筆法、空間布置等,至於理論即便偶有提及也很荒疏,連嶽凡都看的直搖頭。總而言之,此書就是教你照葫蘆畫瓢,若不懂符文之道則無趣之極,難怪伍建會這麼反感。

嶽凡一直對符文比較感興趣,尤其是親眼見識過大光明開頂咒的神奇後,不禁以手指照帛書上的筆法比劃。帛書上這幾個靈符十分簡單,比劃了幾遍便有得心應手之感。之後坐到木桌前,開始在紙上摹寫“火球符”,果然真要寫並不那麼容易,筆法流暢度及空間布置都差那麼一點。不過也許是他很有天賦,浪費了幾十張紙後便已摹寫的非常完美,與帛書上範本比甚至更具靈動飄逸之道韻,竟似更勝一籌的樣子。

嶽凡將作品放在油燈下仔細看,心裏大是得意,忽覺紙張微有熱意,但轉瞬即逝。一怔後又摹寫了一張,寫好立即手按在墨跡未幹的符文上,果然紙張發燙,這說明符文已勾動天地之力,“火球符”竟真的摹寫成功了!

嶽凡自己都大感意外,要知一張靈符要製作成功,每筆每劃都必須分毫不差,而且質量好的還要求筆法自然靈動,如此才能更迅速激發,這意味著需要千百次的練習和長時間的感悟。如此輕易學會製符,顯然不能簡單歸因於天賦異稟,想來想去可能的原因隻有一個:大光明開頂咒既雲以“仙文”寫成,而“仙文”既是金仙所創,應是一切符文之祖,連帶著自己對符文的領悟也比常人快數倍甚至數十倍。

嶽凡又摹寫了“冰錐符”“風刃符”等幾個靈符,雖也像模像樣,但勾動不了天地之力,若真的製符成功率隻怕很小。略一思索便知其中原因,畢竟他隻懂火係法訣,於水、風兩係則無感悟,如此法力不能貫於筆尖,當然不會有效果。

即便如此嶽凡仍很滿意,自己身上有六百兩,買一百張莎紙、一隻最便宜的符筆、一瓶顏料應該差不多了。如果不是錯覺,哪怕自己僅能製作“火球符”,應該也能維持基本生活了,然後漸漸就會有餘錢學習更高明的製符術,如此就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最終真正在雲岩城安身立命。

第二天陸瀚不知何時悄無聲息就走了,嶽凡也顧不上出不出挑了,早上就將工作做完,下午去了市集采購製符材料。到了深夜,當所有人都已睡去,嶽凡掌起油燈,將莎紙平鋪在桌上。這種最低階的符紙便是用“空桑葉”製成,一張比巴掌稍大,成淡黃色,質地比較堅韌,所以能承受法力灌注。接著取出符筆,這是一支最普通的狼毫筆,但也花了三百兩。最後是專門用來書寫火屬性靈符的初級顏料,是用“火荊草”配合朱砂製成。

嶽凡聚精會神,將法力注於符筆上,隻見他筆走龍蛇,頃刻就將一張“火球符”書就。寫完後眉頭輕皺,這符筆筆頭很硬,用起來不太習慣,所以筆力落在紙上深淺不勻,第一張卻是寫廢了。

嶽凡一連寫了幾十張,終於適應了符筆,最後一張令人隻覺如有火焰在紙上跳動,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十分完美。他自己也十分滿意,走出屋外,見四下無人,便手捏符紙,將一絲法力灌注其上,符紙轟然化作一團火球激射而出,落在地上一閃熄滅。

“火球符”明明已經成功,嶽凡臉上卻露出失望之色,這火球隻飛出了兩丈,而且火力很弱,用來變戲法還差不多,傷人怕是不能。返回屋內又寫了十張“火球符”,這次十次成功了八次,但實驗結果同樣令人失望,火球最遠也隻飛出三丈多,火力也沒有任何改善。

嶽凡法力已經耗盡,再說他已明白症結所在,所以無需再試。火球威力這麼弱原因在於自己修為太低,導致筆意雖到,而法力卻無法貫通符文上,隻要突破煉氣七層,真力完全轉變為法力,這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嶽凡心中有些無奈,《無相篇》修煉艱難,而工坊又地處卑濕之地,根本不適合修煉,更別說每日勞作占去了整個白天的時間,能達到目前煉氣六層巔峰還是仰仗體內蓮胎藥力。有那麼一瞬他思想曾有過動搖,想提前離開這該死的地方,畢竟一年承諾隻怕當初提出者也未必在意。但人無信則不立,若一朝失信於人,他日必失信於己,故他最終還是否決了這個念頭。

既然如此,那就隻能盡量騰出更多時間修煉了。嶽凡決定明天去跟伍尚安商量,以後自己早上就完成限額,下午則由自己任意分配。想他要的隻是產量,應該不至於為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