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漢宮春(秦望山頭)(1 / 1)

會稽蓬萊閣觀雨

秦望山頭,看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知雲者為雨,雨者雲乎?長空萬裏,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歲雲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注釋】

會稽,為紹興府郡名。蓬萊閣,在紹興府知府衙門,臥龍山下。嘉泰三年(1203)夏,作者知紹興府,這首詞是六七月間登蓬萊閣時所作。秦望山,在會稽東南四十裏。秦始皇曾登山以望東海。大雨如注,遙望秦望山頭,烏雲似大地上的江湖,而大雨顛倒,傾瀉而下。雲雨交織,不知是雲是雨。“雲者為雨乎?雨者為雲乎”,《莊子》語。萬裏長空,烏雲和大雨被西風勁吹,霎時一掃而空。“須臾變滅”,《維摩詰所說經》中語。天籟,天聲,指風聲。萬竅號呼,指大風吹過,仿佛所有孔洞都發出號呼之聲。此語原出《莊子·齊物論》。誰向,誰到。若耶溪在會稽縣南二十五裏,乃西子采蓮之所。美人謂西子,名施。越王得苧羅山美女西施,獻之吳王闔閭,吳王為築姑蘇台,朝夕遊宴其上。越國最終滅亡了吳國,使姑蘇台變成一片廢墟。伍子胥曾說“臣今見麋鹿遊姑蘇之台也”。迨勾踐滅吳,範蠡複取西施,泛舟五湖而去。然而越國人民,至今都還盼望西子的小船回到故鄉,而不是隨範蠡遊五湖。歲雲暮矣,一年將盡。鼓瑟吹竽,謂富實而快樂的日子。瑟和竽都是樂器。東晉王、謝多寓居會稽。王羲之曾宴集山陰蘭亭,謝安遊宴於會稽東山,其孫謝靈運也在會稽有別業。王亭謝館指此。如今皆掩埋在冷煙寒樹之中,時聞烏鴉啼叫而已。

【評析】

此詞上片寫登蓬萊閣遠眺秦望山大雨的情景,然而須臾間狂風怒號,雲廓雨霽,明月複現。自然界的偉力及變化加深了人們對哲理的領悟。下片聯想到浙東大地的美女西施,以一己之力,最終把吳宮夷陵為麋鹿來遊的廢墟。浙人盼西子複歸的願望,是作者“吳楚足以恢複中原”理念的依據。然而回到現實中來,則是曆史的興亡取代了一切,宏圖偉業完全落空。悲壯蒼涼的情調,含蓄曲折的意蘊,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