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瓦布果然不負厚望,不久就被請進了摩根的辦公室,並且摩根破天荒的同他懇切的交談到深夜。經過磋商,摩根同意以4億美元的價格成交。
1911年,國會對美國鋼鐵公司的這次並購交易作了如下總結:“美國鋼鐵公司並購卡內基公司,他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購買有形的資產,而且明顯是為了購買權力,也許更加重要的,是為了吞並卡內基的鋼鐵事業,實現壟斷。”後來,卡內基曾向摩根說:“自己犯了個錯誤,我應該為那些財產再多要1億美元。”摩根則很坦率地回答說:“如果你當時要價如此,我也隻得接受。”24看來,還是國會對摩根這次並購的目的分析的比較透徹。
收購完成後,在美國鋼鐵公司這個大聯盟中有三個主要的鋼鐵製造商(產品主要是鋼軌、鋼梁以及經過加工的鋼材):卡內基公司、聯邦鋼鐵公司和國家鋼鐵公司。這三家公司的產能之中,卡內基公司占到了大約42%,而另外兩家公司基本平分剩餘的產能。但在並購過程中,卡內基公司的每噸產能被估價為105美元,而聯邦鋼鐵公司和國家鋼鐵公司的每噸產能分別被估價為55美元和31美元。此外,購買卡內基公司的價款將以黃金債券的形式率先支付,而另外兩家公司的股東則全部以美國鋼鐵公司的股份形式支付價款。由於黃金債券的交易價格要遠遠高於股票的交易價格,所以獲得卡內基公司的每噸產能所付出的實際代價是聯邦鋼鐵公司的6倍和國家鋼鐵公司的9倍。調查委員會的成員認為,這種價格差異絕對是不公平的,除非解釋為“和平的代價”——實際上是作為一筆賄賂以讓卡內基退出鋼鐵業。
收購卡內基公司後,j·p·摩根終於建立了這個鋼鐵鑄成的龐然大物,這是一個擁有十幾家經營公司、700多個工廠、16,8萬名員工,從原料開采到成品加工無所不包的“鋼鐵王國”。它的鋼產量占到了全國的65%,資產達到了13,7億美元,是美國第一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工業公司,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司。
收購卡內基公司,做大作強鋼鐵工業,這是繼鐵路產業之後摩根財團在工業領域中賴以起家的又一重要支柱。接下來,j·p·摩根又把目光投向了鐵礦和煤炭企業,因為原材料的不足迫使它不得不這樣做,這也就引發了摩根同另一個壟斷巨頭——洛克菲勒的爭端……
5,與洛克菲勒之戰
這麼大的一個企業聯合體要想確保它的穩定發展,充足的鐵礦和礦石運輸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摩根看中了位於五大湖畔全美最大的鐵礦山——梅菲比礦山以及五大湖區的汽船運輸業。而對這些資產具有支配地位的正是“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購得梅菲比礦山,純屬偶然。當梅菲比礦山為鋪設運輸礦石的鐵路而發行公司債券時,洛克菲勒在他人的慫恿下,購買了40萬美元的債券,之後這些債券就一直擱置著。在洛克菲勒的一次個人財產整理中,他的私人財產管理人佛烈德裏克·蓋茲對他所有的股票和債券等金融資產進行了分析核算,並對金礦山、銀礦山、鉛礦山以及紙漿類的股票進行了整理。佛烈德裏克將那些經營虧損企業的股票統統賣出,最後僅留下了14家企業的股票,這當中就包括梅菲比礦山。他這樣對洛克菲勒報告:“梅菲比礦山品質優良,藏量豐富,是世界上最好的鐵礦山,不久,它將滿足全美60%的鐵礦石需求。”
摩根為了買到梅菲比礦山,親自去拜訪約翰·d·洛克菲勒以示尊敬,但是洛克菲勒卻沒有直接同摩根談判,而是以自己現在不管事為由,讓摩根去找自己的兒子小洛克菲勒,這令摩根十分不滿。於是當小洛克菲勒接到父親的指令去摩根的辦公室拜訪時,摩根讓他感受到了“朱庇特”25的厲害,他把小洛克菲勒晾在一邊,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樣,待辦完其它事之後,他才轉過頭來瞪著小洛克菲勒粗聲說:“喂!你要什麼價。”
隻見小洛克菲勒從容地挺挺胸,說道:“摩根先生,我想有什麼事情搞錯了。我此行不是為了賣梅菲比礦山而來,因為我知道是您想要買。”
這話大出摩根的意料。
“你們到底要賣多少?”
“7500萬美元。”小洛克菲勒淡然地說出了誰也料想不到的龐大金額,接著補充:“價款必須用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支付。”
自從合並卡內基鋼鐵公司後,摩根在華爾街多了一個綽號——“朱庇特”,在羅馬神話裏,朱庇特是“天之主神、眾神之王”的意思。此刻,這位“朱庇特·摩根”顯然沒有想到小洛克菲勒會提出如此高的價碼,更沒有想到他會要求以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來支付。當然摩根也明白,洛克菲勒想要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無非是看好了美國鋼鐵公司今後的發展,換句話說,是看好了摩根財團今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