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關係協會是外交方麵最有影響的政策規劃機構,它的建立旨在推動政府的上層人士對外交政策達成共識。它自稱是“一個使學術界以及公私各界領導人薈萃一堂進行討論的獨特的講壇。”它與企業界、大學、新聞界和政府相互影響,該協會的許多領導人都曾在政府中任職。政治學者萊斯特·米爾布雷思認為:“雖然對外關係協會沒有得到政府提供的經費,但是它同政府密切配合,使人難以區分協會所采取的行動,哪些是政府授意的,哪些是它獨自采取的。”可見,對外關係協會在美國外交政策製訂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對外關係協會從建立起,就一直由東部的大公司資助,它的一名成員承認,委員會的成員和財政支持大部分來自美國企業中的國際派,他們給該委員會的活動劃了一個框框。最初資助它的是摩根財團,後來主要由洛克菲勒財團提供資金支持,對該協會的影響也最大,從而使美國在製訂外交政策中最大限度的考慮自己公司的利益。在基辛格未擔任國務卿之前就曾受聘於該協會,撰寫了《核武器與對外政策》,強調要對侵略做出更大的靈活反應,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董事長戴維·洛克菲勒也曾擔任對外關係協會的理事長。
3,沒有終結的統治
曆史上最富有的美國人究竟是誰?世界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最近給出了答案。福布斯排行榜所引用的個人資產總額均為上榜富豪巔峰期的數據,為了更準確地反映出他們對於美國經濟的影響,福布斯對照當時的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所有人的個人資產轉化為2006年的美元。因此,如果約翰·洛克菲勒今天仍然健在,他的個人資有人可能會對上麵的結果感到驚訝,並認為這隻是將一百多年前的資產折算到現在的價值。其實如果要按照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力來算,這一結果可能會更令人吃驚,因為洛克菲勒在死之前,其家族財富已經占到整個美國社會財富的1/56,這在美國曆史上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上表中所提到的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在1995年的這一比例分別為1/425和1/532,13無論如何都無法與洛克菲勒相比。
而現在的洛克菲勒家族對世界已經沒有多少影響力了。事實上,洛克菲勒家族的產業和影響力今天依然完好的保存著。因為雖然標準石油公司最終解體,但是洛克菲勒創建的石油帝國依然完好的經營著,其繼承公司—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龍(chevron),連同起家於德州的德士古(texaco)、海灣(gulf),英國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並稱“石油7姐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國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並,2001年雪佛龍同德士古合並,而海灣則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將資產售予了雪佛龍和英國石油公司。今天,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英國石油、殼牌和法國的total成為世界最大的5家石油公司。
早在1910年,當約翰·戴·洛克菲勒在發現自己名下的財富已經達到近10億美元時,他開始考慮如何運用這筆財富。他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資於煤礦、鐵路、保險公司、銀行和各種類型的生產企業,其中最出名的是鐵礦生意。後來,洛克菲勒財團又形成由花旗銀行、大通曼哈頓銀行等四家大銀行和三家保險公司組成的金融核心機構,這七大企業控製全國銀行資產的12%和全國保險業資產的26%,洛氏家族通過它們影響工業企業決策。
另外,洛克菲勒家族的勢力還左右著美國的政治,如曾任國務卿的杜勒斯、臘斯克都曾擔任過洛氏基金會的董事長;基辛格出任國務卿之前,曾擔任納爾遜·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私人顧問;納爾遜則於1974—1977年擔任美國副總統。該家族通過活躍於政治舞台長期左右美國的內政和外交政策。
從洛克菲勒成為美國第一個10億富翁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個多世紀,今天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續寫著輝煌的曆史,他們沒有整天躲在房間裏計劃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而是積極的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懷著富有的負罪感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在今天的美國,要完全躲避這個家族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毫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150年的發展史就是整個美國曆史的一個精確的縮影,並且已經成為美國國家精神的傑出代表。
如今,如果你漫步在紐約的街頭,隨處可以體味洛克菲勒家族過往的輝煌:摩根大通銀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會、現代藝術博物館、在生命科學領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學。甚至連青黴素能夠普及成通用藥品,也同洛克菲勒家族大有淵源。老洛克菲勒的遺產依然支配著世界石油產業,他本人也堪稱西方石油工業的人格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