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金融寡頭之首——洛克菲勒財團(8)(1 / 2)

隨著勞倫斯所代表的洛克菲勒財團對麥克唐納公司投資的加大,該公司從政府部門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合同。不知為何,美國參議院從未指出更沒有調查洛克菲勒家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人們看到的結果是,麥克唐納公司在所獲得的訂單額度不斷增大的同時,品種也由單一的飛機延伸到了導彈等其他產品。

1959年《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特別指出勞倫斯在“風險資本”這一新領域所作的貢獻,並確立了他“風險投資之父”的地位。勞倫斯聯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員所成立的專業風險投資公司——凡洛克公司,截至1996年已投資221家處於起步階段的企業,這些企業在得到投資後都取得了良好的業績,包括蘋果電腦和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英特爾集團等。

2004年7月11日,坐擁億萬家財、在美國叱吒風雲的勞倫斯·洛克菲勒在睡夢中與世長辭。

溫斯洛普·洛克菲勒

另一個兒子,溫斯洛普·洛克菲勒在金融方麵沒有什麼突出的業績,他是洛克菲勒家族中的“石油工人”。從1934到1951年,除有一年在大通曼哈頓銀行任職外,其它時間他都在新澤西和紐約的標準石油公司任職。

20世紀50年代,溫斯洛普住在他位於阿肯色州的大農場裏,並最終成為影響阿肯色州政治事務的重要人物。他擔任了阿肯色州資源開發委員會主席一職,這為他弟弟戴維的大通曼哈頓銀行打進阿肯色州金融業務鋪平了道路。

戴維·洛克菲勒

戴維·洛克菲勒擔任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董事長,是這個家族所控製的機構的第一繼承人,同時還管理著紐約市洛克菲勒家族所擁有的大量房地產。作為銀行財團的主要參與者,戴維在紐約的政治活動相當活躍。該財團通過控製市級債券來影響紐約市的政治事務。1940年,戴維·洛克菲勒成為拉加迪亞市長的秘書,直接介入政壇。

應該說,戴維是老洛克菲勒後代中經濟方麵取得成就最大的一個,作為哈耶克和熊彼特的學生以及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的同學,他對經濟學,對企業經營和政府影響都有著很深的造詣。戴維在大通曼哈頓銀行的發展使洛克菲勒財團從一個壟斷性的企業聯合體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金融寡頭。

經過家族三代的努力,洛克菲勒財團已經成為美國經濟的支配力量。約翰·穆迪在《托拉斯真相》一書中有這樣的論述:

“總起來看,我們發現托拉斯中的支配勢力是由大小資本家集團的交錯網構成的。這些都是更大集團的附屬物或一部分,而這些更大的集團自身又依附於兩個龐然大物——洛克菲勒財團和摩根財團,並與他們結成聯盟。這兩個其大無比的團體在一起構成了美國企業和商業活動的心髒,其它的都是以不同的方式遍布於國民生活的命脈,使得每家每戶都感覺到他們的影響,然而這一切都與這個偉大的中心源泉相聯係,它的勢力和政策支配著一切”。(10)

2,美國外交政策的背後

20世紀50年代,美蘇冷戰正式展開。兩國為了擊敗對方,拉開了近半個世紀的軍備競賽,以免從冷戰轉變為熱戰後,自己處於劣勢。石油這一戰略性物資的重要性就日益凸現,並成為美蘇在中東地區劍拔弩張的根本原因。這一時期,美國跨國公司也獲得了迅猛發展,尤以石油集團的擴張最顯著。美國從艾森豪威爾政府開始,石油財團的代理人就占據了許多重要的政府職位。如果某個財團的代理人在政府中有著明顯的優勢,那麼政府的政策必然要為這個壟斷集團的利益服務。從洛克菲勒財團身上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政府與這些財團之間的密切關係。

大通曼哈頓銀行副總經理從上表可以得出:洛克菲勒財團在艾森豪威爾政府到肯尼迪政府期間不僅安插了許多代理人直接參與政府的權利機構,還利用自己所控製的一些民間智囊組織,為白宮的內外政策出謀劃策,積極擴大影響。其中最著名的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和對外關係協會。1958年前後,洛克菲勒財團拋出了有關美國的政治、軍事、外交和經濟等方麵的三個報告。第一個是以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名義發表的關於美國內外政策的報告,第二個是由當時擔任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主席的蓋瑟主持起草的軍事計劃報告,第三個是由基辛格執筆的《核武器與對外政策》一書。這些報告都體現了洛克菲勒財團的旨意,左右著華盛頓內外政策的決定。洛克菲勒石油財團是對外投資的主要獲益者,石油公司有五分之四的產量以及近一半以上的石油利潤來自海外(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所以該集團總是十分關注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納爾遜·洛克菲勒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向美國政府獻策,要“先貿易後軍旗”、“用經濟援助替軍事設施鋪平道路。”他們竭力主張擴大對外貿易,增加對外投資,加強對外“援助”,要求政府派軍艦保證他們向國外人民掠奪更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