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金融寡頭之首——洛克菲勒財團(4)(2 / 3)

如蟒蛇般的洛克菲勒財團是不可能將目光僅僅局限在國內的,征服世界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

早在19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生產的石油就開始大量出口,在遠離美國本土的東方國家,如中國、印度、日本,煤油已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洛克菲勒敏感的認識到,隻有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絕對優勢,標準石油公司才有廣闊的發展前途。

為了宣傳標準石油公司的產品,洛克菲勒派人在中國、印度、日本等東方國家做了大量宣傳工作。在中國,標準石油公司使用了一個已經成為市場開拓學經典案例的推銷方法,那就是以極低的價格大量賣出煤油燈,甚至免費贈送給那些第一次買煤油的顧客。有了這些油燈,人們就會購買標準石油公司煉製的煤油了。

通過一些列措施,標準石油公司在海外取得了絕對優勢,產品大量銷往德國、英國、比利時、荷蘭、意大利、澳洲、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並在日本、印度、荷屬印尼等東方國家占有壟斷地位。19世紀80年代中後期,標準石油公司在海外的銷量已經超過美國本土。

當然,標準石油公司在海外的開拓並非一帆風順,他們在歐洲遇到了以羅斯查爾德財團為首的歐洲石油聯盟的激烈競爭。因為俄國在巴庫地區發現了大油田,在羅斯查爾德財團的資金支持下,俄國王室很快修建了巴庫、巴統鐵路,並在高加索地區建立了150多個煉油廠,繼續吸收英、法、荷、德等國家的資金,與來勢洶洶的標準石油公司對抗。

巴統和現在的香港很相似,都是自由貿易港口。為了將標準石油公司趕出歐洲市場,俄國政府對巴統港地區的石油設施征收重稅,除了羅斯查爾德財團和支持自己的諾貝爾兄弟的投資外,以重關稅的政策阻止洛克菲勒財團的進入。隻要俄國能控製黑海、達達尼爾海峽和地中海,標準石油公司的運費就會大大提高。

與此同時,在蘇門答臘島發現油田的荷蘭皇家石油公司也逐漸發展起來,後來荷蘭皇家石油吞並了英國的蜆殼石油組成荷蘭皇家蜆殼石油,實力大增。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荷蘭皇家蜆殼石油與羅斯查爾德財團聯合,組成了歐洲石油聯盟,他們企圖在歐洲和東方埋葬標準石油公司。

激烈的海外競爭激起了洛克菲勒的鬥誌,他迅速在英國設立了自己的石油銷售公司,並通過大幅降低油價壟斷了英國的石油生意。兩年後,洛克菲勒又在德國成立了德美石油公司,負責德國的市場。他還在荷蘭鹿特丹建立了一個輸油站,以超低的價格向法國供應其所需的全部石油,並購買了荷蘭、意大利一些石油公司的股份,還在印度市場上掀起了激烈的價格戰。

洛克菲勒的這一係列措施,有力的衝擊了以羅斯查爾德財團和俄國石油為核心的歐洲石油聯盟。在西德銀行的斡旋下,雙方最終達成一項協議,歐洲市場銷售量百分比為:標準石油75%,歐洲石油聯盟20%,其它5%。

(第四節)百足之蟲

1,控製三大鐵路

對於石油業者來說,運輸是極為關鍵的一環。由於石油從開采、冶煉到使用這一過程中,往往要經曆長途運輸,所以,對於煉油商而言,他們不得不隨時與鐵路公司打交道。

從一開始進入石油行業,洛克菲勒就一直在與鐵路巨頭們鬥智鬥勇。在他“石油大王”的地位確立之後,雖然在與鐵路公司的談判中,能夠發揮作為大客戶的優勢,但洛克菲勒並不滿意,他認為要想徹底擺脫鐵路巨頭們的製約,就必須親自參與鐵路建設或直接參股鐵路公司。

當時,大多數鐵路公司由於擔心某一天油田會枯竭而不敢對石油運輸設施進行大量投資。洛克菲勒利用鐵路公司的這種心理,在1874年4月,與伊利鐵路公司達成了一項協議。該協議規定:標準石油公司將運用現代化設施裝備調車場,以加快向新英格蘭和南方地區的石油運輸速度,並將其所屬的西部煉油廠產量的一半交給伊利公司運輸。作為回報,伊利公司將新澤西州威霍肯車站的控製權轉讓給標準石油公司。

這項協定讓洛克菲勒的壟斷力量進一步增強,他不僅能夠獲得伊利公司的運費優惠,還可以掌握競爭對手在全國的石油運輸狀況。雖然洛克菲勒在運輸設施上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花費頗多,但他卻擁有了一個讓所有對手恐懼的殺手鐧,即利用對鐵路公司的控製,隨心所欲的封鎖競爭對手的產品出口。

與伊利公司的這項協議實施後,其它的鐵路公司也意識到,隻有與洛克菲勒密切合作才是上上之策。他們紛紛要求與標準石油公司談判,用最優厚的條件爭取這個大客戶。很快,洛克菲勒就與鐵路公司的巨頭們達成協定,幾乎控製了伊利公司和紐約中央鐵路公司的全部石油運輸。

後來,洛克菲勒又抓住油罐車取代油桶這一變化的契機,投資大量資金購置油罐車,並低價出租給鐵路公司。因為洛克菲勒手中擁有油罐車的所有權,這使得他可以得到其它煉油商所不可能得到的優惠條件,並在與鐵路公司的合作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