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麵的巨大壓力下,南方開發公司被迫宣布解散,這次密謀也以失敗告終。不過人們仍然從中看到了洛克菲勒的野心,看到了他企圖成為行業霸主、左右業界的計劃。而且,有了這次經驗之後,洛克菲勒將更加懂得如何采用更為迂回的方法來實施他的計劃。另外,這個流產的壟斷組織也使得洛克菲勒顯示了他日漸高漲的威望和號召力,為他今後在兼並其它企業時增強了說服力。
4,弱肉強食
這次鐵路大聯盟的失敗並沒有讓洛克菲勒停下他走向壟斷的步伐,他仍然在盡其所能的抓住一切機會來擴張自己的商業帝國,這是“大蟒蛇”的天性。
南方開發公司解散後,石油原產地的封鎖大戰也漸漸平息了,本來高奏凱歌的煉油企業聯盟卻陷入了困境。因為在40天的大封鎖中,煉油業者像罷了工一般,被斷絕了原油的供給。由於油庫空虛,銀根吃緊,煉油業者為了生存隻有向銀行申請貸款,然而銀行早已被洛克菲勒收買,從銀行總裁到各分行的總裁至各主要的董事,他們都可以獲得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而作為交易,銀行則拒絕給煉油業者提供貸款,以將他們逼入絕境,最終心甘情願的讓標準石油公司兼並。
洛克菲勒很好的抓住了這次機會,他並沒有坐等市場規律將那些煉油廠商淘汰出局,也沒有等著那些瀕臨破產的企業找上門來,而是主動出擊,將他們收於自己的麾下。他運用自己最能說服別人的天賦,用一種傳教士般的口氣和對方講道理,以合作為誘惑,勸說他們交出自己的企業,加入到標準石油公司中來。
洛克菲勒大獲全勝。很多公司放棄了自己公司的股份,加入到了標準石油公司,以獲得標準石油公司極小的股份。而且,由於當時大部分煉油廠都在賠錢,這使得他們不得不以極低的價格折現自己公司的股份,通常他們得到的隻有原來工廠造價的1/4,差不多是當成廢鐵轉讓給了洛克菲勒。被吞並的企業主大都被任命為標準石油公司各分廠的總經理,以此來平息一下他們對洛克菲勒的不滿。
洛克菲勒在短短的40天裏吞並了22家煉油廠,並創下了最快的吞並記錄,即在48小時內一口氣買下了6家煉油廠。在鐵路大聯盟事件中忙於封鎖的26家克利夫蘭煉油企業,隻剩下了6家影響不大的公司,其餘的都被標準石油公司所兼並。煉油廠商們看到這樣的情形,同時也由於洛克菲勒的強大勢力,他們絕望的感到,如果不賣掉工廠,到頭來也隻有破產一條路。
經過一係列兼並活動,標準石油公司的資本已經由最初的100萬美元擴充到了350萬美元,公司實力大增。
標準石油公司在克利夫蘭地區掀起的石油大戰,使無數人的財產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張薄薄的“賣身契”。這些人最終在與標準石油公司的競爭中敗下陣來,而大獲全勝的洛克菲勒則不得不為此付出另一種代價。這個一生篤信上帝並做了大量慈善事業的人,站在了多數人的對立麵,成為民眾的敵人,讓他在晚年都不得不背著“大蟒蛇”的惡名度過餘生。
甚至連一些母親在嚇唬不聽話的小孩子時也會說:“聽話,不然洛克菲勒就過來抓你了”。
5,縱橫捭闔
盡管洛克菲勒壟斷了克利夫蘭的煉油行業,但是全國範圍內石油業的混亂並沒有因此得到改觀,產量不斷上升,價格卻持續低迷,留給煉油商們的利潤空間比先前大幅縮水。
洛克菲勒深深的感受到,要想實現石油業的大發展,就必須實行更大範圍內的兼並。對於標準石油公司來說,麵前隻有一條路,那就是成為行業的主宰。
洛克菲勒認為,當一個企業的規模大到足以對整個行業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時候,它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且,隻有這樣的企業才能為整個世界帶來希望。懷著這一目的,他準備將整個石油業直接掌管在標準石油公司手中,並為此采取了一些列舉措。
1873年,美國經濟在內戰後的持續增長終於走到了盡頭,隨之而來的是漫長的蕭條期,石油行業當然也未能幸免。原油價格持續下跌,甚至跌到了運輸成本以下,大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不過,就是在最艱難的歲月裏,也總會有那麼一些人,趁著這種機會擴充自己的實力,將經濟衰退看作是實現自己宏偉藍圖的大好時機。
就像鋼鐵大王卡內基利用這次經濟蕭條大肆擴充自己的企業一樣,洛克菲勒也抓住這一時機。憑藉公司健全的財務政策以及與銀行、投資家長期以來建立的良好關係,洛克菲勒大量購買競爭對手的企業,不斷加強對石油行業的控製。
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大多數煉油企業由於生產力過剩而不得不歇業,標準石油公司也未能幸免。當時,標準石油公司的產量已占石油行業的四分之一,但為了節約成本,隻有三分之一的煉油廠開工。盡管如此,標準石油公司依然賺取了可觀的利潤,其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被認為是業界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