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論西安北周涼州薩保史君石堂的圖像程序(2 / 3)

第1幅是編號W1.在發掘過程中,到現場參觀的專家們對該圖像內容的認定意見分歧較大,主要問題集中在畫麵左上方的主神的宗教角色的判定。有人認為分別與中國的道教、印度的佛教或與西亞的摩尼教等有關。這位主神形象獨特,頭挽小髻,麵有髭須,袒右肩,披帛搭於左肩上,交腳盤坐在蓮花座上,身後有橢圓形背光,目前尚未發現與此有關的圖像,缺乏直接的可比性。但結合整個西壁圖像來看,這位主神位置十分重要,雖然不排除其造型可能受到西亞和中原等不同宗教的影響,但考慮到粟特人的宗教信仰,應該還是一位地位極高的祆神,有待我們進一步的研究。因為在其周圍跪坐和蹲坐著帽子和發形不同、身穿不同服飾的人,這些人下麵還刻有臥著的獅子、雄鹿、羚羊、綿羊、野豬等,甚至包括天上的飛鳥和水中的兩隻水禽,似乎都在聆聽主神的教誨或講經說法。這幅圖像很像是佛教圖像中佛為眾生說法的內容。但在祆神的右下方還鋪有一橢圓形毯子,毯子上跪坐一對男女,男子居前,兩手合十,向上伸舉,好像正在向神請求著什麼,女人在後,手捧一朵蓮花,好像在期盼神的恩賜。

第2幅是W2,畫麵上部是一座波斯風格的穹隆頂建築,建築頂部飾覆蓮和祆教圖像中常見的日月圖案,內有一對夫婦,其中男主人頭戴寶冠,冠上飾有日月圖案,懷抱著一位光頭的嬰兒,這位嬰兒應該就是墓主人;而WI、W2畫麵中的出現的這兩對男女,應該是墓主人的父母,墓主人是他們向祆神祈求後降臨人間,是神賜予的,整幅畫麵內容應該與墓主人降生有關。在畫麵的下方有一匹鞍韉俱全的馬,馬旁邊站立一位侍者,手舉曲柄傘蓋,馬前有一位跪坐的供奉者,這個構圖和Miho美術館所謂代表水神的那個整幅的圖像完全可以對應。榮新江先生認為這裏或許代表著粟特人所供奉的水神。

第3幅是W3,刻畫的是墓主人年輕時候架鷹、牽狗、騎馬、彎弓狩獵和率領粟特商隊出行的場麵。這位青年男子頭戴冠,右手持弓,左臂抬起作射箭狀,身穿交領緊身窄袖衣,腰束帶,懸掛有箭袋,正騎馬彎弓射殺了一頭動物,其周圍有跟隨的侍從和獵犬。據石刻漢文題銘記載,大統初年,鄉閭推挹,史君身為薩保判事,也就是西魏文帝初年(535~551年)曾擔任薩保府判,至北周時期又“詔授涼州薩保”。這位男子從年齡上看十分年輕,並在商隊中擔任重要職責,可能就是已擔任薩保判事的史君本人,經過多年的絲路貿易的磨煉,正率領著滿載貨物的商隊,往來於絲綢之路的各個綠洲,進行通商貿易。

第4幅是N3,位於北壁正中間。畫麵中男女主人的形象,在北壁五幅畫麵中年紀相對最小,而且他倆身邊都有舉著曲柄傘蓋的侍者相隨,地位極高,男主人騎在馬上回身招手,正與後麵相送的人辭行告別,而女主人和其他女眷身穿厚厚的裘皮風帽和披風,跟隨在男子後麵,似乎為抵禦絲路上寒冷的風沙,即將遠行。此幅畫麵的樹木與其他畫麵相比,所雕刻的樹木明顯不同,未見有明顯西域特征的“七葉樹”或“葡萄樹”。結合石刻上的題銘來看,應是“(北周)□□五年,詔授涼州薩寶”後的事情,墓主人在長安接受北周皇帝的任命,已成為涼州薩保,正在向前來送行的使者道別,準備踏上絲路返回涼州。N3居於北壁正中,而且畫麵下方對應的底座上是一個居中的四臂神,因此N3應是北壁第一幅。

第5幅是N2,表現的是男女主人在家中宴飲的場麵,一對男女正在對飲,周圍是侍者和伎樂,院子中間正跳著胡騰舞助興,地上放著酒瓶。在虞弘、安伽和天水石棺床後屏正中左邊,也都繪有夫婦居家宴飲圖。所不同的是史君夫婦是在一座波斯風格的穹隆頂建築內,這座建築的頂部飾覆蓮和寶珠,建築形式與W2畫麵中的十分相似,隻是建築更加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