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草地植保(二)(1 / 3)

(一)症狀

受害草坪出現褪綠斑,病斑呈環狀或不規則形,病斑大小變化很大,從幾厘米到幾十厘米。

葉片受病原菌侵染後,出現水漬狀,呈棕褐色病斑,病葉分散在健葉周圍,病菌逐漸侵染健葉,當條件適宜時,受害麵積會逐漸擴大,形成大塊大塊的病斑。紅絲病容易與幣斑病和粉紅斑病相混淆,應注意區別。

紅絲病危害葉部,引起葉片自上而下死亡。當大氣濕度達飽和狀態時,紅絲菌在葉片和葉鞘上產生桃紅色、紅色膠質團塊,它是病菌的子座結構,子座與菌絲體及基質交織在一起,危害植株健康的葉片。

(二)病原菌

紅絲病由Laetisariafuciformis引起,過去歸屬於伏革菌(Coriticiumfuciformis)。該菌形成網狀菌絲體,並產生菌核。菌絲體呈粉紅色、橙色或紅色,有10mm長。分生孢子無色,呈橢圓形至圓柱形,5~17μm×l0~47μm。擔子囊極小,產生在死亡的病組織中。菌絲體多核,無鎖狀聯合。

(三)發生規律

以菌核在感病葉片或葉鞘內渡過逆境。菌核在幹燥的條件下,可在20℃~32℃的溫度下存活2年。可通過雨水和灌溉水、機具、人類活動及動物傳播病菌,也可通過風進行長距離傳播。

紅絲病發病的最適宜條件是空氣潮濕、有霧、小雨,葉片上有大量的露水。該菌對溫度的適宜範圍很廣,可在0℃~30℃生長。在良好的水肥條件下,寄主的抗病能力強。在磷肥、鉀肥和鈣缺少的情況下發病嚴重,特別是氮肥不足時會引起嚴重危害。

(四)防治措施

合理施肥。應根據土壤檢測報告,增施各種肥料以增加草坪對紅絲病的抗性。氮肥對減少紅絲病的發病率特別重要,應適當增施氮肥。

合理進行草坪排灌,使草坪保持良好的濕度,以便增加草坪植株的生活力和抗病性。

修剪草坪周圍的樹木和灌木,改善病區空氣流通和增加日照,是防治該病的良好方法。選育抗病品種,使用殺菌劑,都能有效地控製紅絲病的發生和流行。

第二節草地主要蟲害及防治

一、概述

草類植物受害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草坪害蟲的蟲口密度,蟲口密度越大,草坪受害程度越嚴重。影響蟲口密度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兩種,生物因素主要指食物、天敵等,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氣候條件,即溫度、濕度、降水、光照、風、土壤等。當條件適宜時,蟲口密度會迅速增大。草坪害蟲防治原則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法主要有農業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化學防治法、物理及機械防治法。

植物檢疫可以防止草坪害蟲隨著草類種子、草類植物的運輸而傳播為害,降低外來蟲源在本地發生的可能性。

農業防治法是根據害蟲、草坪草、環境條件三者之間的關係,結合整個種植操作過程中土、肥、水、種、密、管、工等各方麵的一係列農業技術措施,有目的地改變某些環境條件,使之不利於害蟲的發生發展,而有利於草坪草的生長發育;或是直接消滅,減少蟲源,達到防治害蟲保護草坪的目的。

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中各種有益生物來控製害蟲的種群數量,使其對草坪不能造成損失,包括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有益動物如鳥類、兩棲類動物及害蟲不育性、昆蟲激素等。

物理防治法是根據害蟲對某些物理因素的反應規律,利用物理因子的作用防治害蟲。機械防治則包括用人工或采用適當工具以捕殺或消滅害蟲的各種措施,如利用黑光燈、高壓汞燈等誘殺蛾類、螻蛄。

化學防治是利用化學藥物來降低害蟲的種群數量甚至消滅害蟲,包括藥劑拌種、毒餌誘殺、噴霧防治等。

在幾種方法中,植物檢疫和農業防治是基礎,必要時施以化學防治、物理及機械防治。幾種方法應結合使用,力求防患於未然,爭取所采用的措施能最大限度地起到預防蟲害的作用。

二、地下害蟲

地下害蟲是指在土中生活的害蟲,它們棲息於土中,取食為害草坪草的地下部分(種子、根、莖)和地上部靠近地麵的嫩莖,使草坪草失水死亡,造成嚴重的缺苗斷壟,影響草坪的美觀。由於其潛伏為害,不易及時發現,為害期也比較長,因而增加了防治上的困難。

中國草地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蠐螬、金針蟲、地老虎、根蛆、象蟲、跳甲、蟋蟀等,尤以蠐螬、螻蛄、地老虎、金針蟲和根蛆等最為重要。蠐螬是冷季型草坪草的主要地下害蟲,在黃河流域和北方地區為害較重,咬食後草坪草外形較稀鬆。蟋蟀、螻蛄對暖季型草坪草危害較大。非洲螻蛄以南方各省發生較重,華北螻蛄分布在北緯32°以北地區,以華北、內蒙古、新疆等地受害較重。蟋蟀既取食地下根,又取食地上組織,被咬食過的植物,看似仍在生長,最終會因失水而死亡。地老虎在我國普遍發生,常造成嚴重為害。金針蟲在華北、西北局部地區為害嚴重。根蛆主要在華北、東北發生。

(一)螻蛄類

1.種類與分布

螻蛄俗稱拉拉蛄、土狗子,是草坪草常見的地下害蟲。中國共有四種,即:非洲螻蛄(GryllotalpaafricanaPallsotdeBeauvois)、華北螻蛄(GryllotalpaunispinaSaussure)、普通螻蛄(GryllotalpagryllotalpaLinne)、台灣螻蛄(GryllotalpaformosanaShiraki),屬直翅目,螻蛄科。非洲螻蛄分布於全國各地,以北方地區發生較重。華北螻蛄分布於西北、華北和東北的南部地區。普通螻蛄隻在新疆有分布。台灣螻蛄分布在台灣、廣東和廣西。螻蛄被覆細毛,前足為開掘足,適合在土中挖土打洞。螻蛄經曆不完全變態。

2.為害情況

螻蛄食性較雜,除草坪草外,還取食多種糧食植株、林木及昆蟲、蚯蚓等。由於螻蛄串行為害,發生數量多時可造成草坪大麵積枯萎死亡。

3.生活史及習性

華北螻蛄的生活史很長,若蟲13齡,在山西完成1個世代需3年左右。非洲螻蛄生活史短,若蟲6齡,在南方地區1年完成1代,在北方地區2年完成1代。

幾種螻蛄均是晝伏夜出,晚9~11時為活動取食高峰,主要習性如下:

(1)群集性。初孵化的若蟲有群集性,怕光、怕風、怕水。非洲螻蛄孵化後3~6天群集一起,以後分散為害;華北螻蛄孵化後群集的時間比非洲螻蛄還長些。

(2)趨光性。有強烈的趨光性,在40W交流黑光燈下,可誘到大量非洲螻蛄,而且雌性多於雄性;當濕度大、風速小、5月份的天氣,燈下的誘集量更大。因此,可用燈光誘殺。

(3)趨化性。螻蛄對香、甜等物質特別嗜好,對煮至半熟的穀子、稗子、炒香的豆餅、麥麩等很喜好,可製毒餌進行誘殺。

(4)趨糞性。對馬糞等未腐爛有機質也具有趨性。在堆積馬糞、糞坑及有機質豐富的地方螻蛄就多,可用鮮馬糞進行誘殺。

(5)趨濕性。“螻蛄跑濕不跑幹”,螻蛄喜歡在潮濕的土中生活,非洲螻蛄比華北螻蛄更喜濕。

螻蛄活動受溫度(特別是土溫)的影響很大。在早春,地溫升高,螻蛄活動就接近地表;當地溫下降,就又潛回到土壤深處。在秋、冬季,即9月下旬到翌年3月上、中旬,華北螻蛄和非洲螻蛄的成、若蟲,潛入深土層開始越冬。3~4月中旬(平均氣溫9.4℃左右)為蘇醒期。清明後進入表土層活動,這時華北螻蛄洞頂隆起l0cm左右的新虛土隧道;非洲螻蛄洞頂隆起一小堆新虛土,這是兩種螻蛄上升到地表的主要特征,也是春季調查蟲口密度和挖洞滅蟲的好時機。在春、秋季,當平均氣溫和20cm深土溫均達16℃~20℃左右時,是螻蛄猖獗為害時期。在一年中,兩種螻蛄都可形成兩個為害高峰,即春季為害高峰和秋季為害高峰。夏季當氣溫23℃以上,兩種螻蛄則潛入較深層土中,一旦氣溫降低,兩種螻蛄再上升活動為害。

4.防治方法

(1)藥劑拌種。50%鋅硫磷乳油、50%對硫磷乳油、40%樂果乳油、20%甲基異柳磷乳油等拌種,為種子量的0.1%~0.2%,先將藥劑用種重量的110%的水稀釋,然後噴拌於待處理的種子上,堆悶10~15小時,使藥液充分吸滲到種子後,即可播種。

(2)毒穀、毒餌。40%~50%樂果毒餌;90%敵百蟲0.5kg拌15kg麥麩並加適量水,拌成豆渣狀,傍晚撒在地麵;0.5kg40%~50%樂果乳劑對5kg水,拌50kg炒香的餌料,撒施。毒穀是用煮熟或炒香的穀子0.5kg拌5%的西維因粉0.1kg或5%甲胺磷乳油10mL。

(3)馬糞鮮草誘殺。在草坪邊緣每隔一段挖一小坑(20cm×20cm×6cm左右),然後將馬糞或帶水的鮮草放入坑內,蟲誘入後,白天集中捕殺。在坑內加放毒餌,也可起到誘殺作用。

(4)燈光誘殺。在草坪周圍設黑光燈、高壓汞燈、電子滅蛾器等進行誘殺。

(5)生物防治。國外在卵孵化前後“優點”(imidacloprid,merit)或在表土下施用ChipcoChoice(fipronit)來滅螻蛄。Steinernema屬的兩種線蟲已被商品化用於防治螻蛄成蟲。商品名為Naturalis-T的白僵菌屬(Beauvria)真菌也用於防治螻蛄和其他草坪害蟲。來自巴西的一種紅眼寄生蠅(Ormiadepleta)已被成功地引入美國佛羅裏達州和南、北卡羅來納州、佐治亞州。另外,南佛羅裏達已進口一種能寄生螻蛄成蟲、若蟲的泥蜂(Larrabicolor)。

(二)蠐螬類

1.種類與分布

金龜類的幼蟲總稱蠐螬,屬於鞘翅目、金龜甲科。金龜甲中除少數腐食性種外,大部分為植食性,其幼蟲和成蟲均可為害,且多為雜食性。如東北大黑鰓金龜幼蟲可危害豆科、禾本科等植物31科78種,黑絨鰓金龜的寄主植物有45科149種。金龜甲在中國約有50餘個種,遍布全國各地,重要的種有:大黑鰓金龜(Holotrichiaoblitafaldermann)、暗黑鰓金龜(HolotrichiaparallelaMotschulsky)、黑絨鰓金龜(MaladeraorientalisMotschulsky)、黃褐麗金龜(Anomalaeacoletafaldermann)、銅綠麗金龜(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上述幾種鰓金龜的習性、為害特點基本一致,其生物學可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

大黑鰓金龜分東北大黑鰓金龜、華北大黑鰓金龜兩個亞種。東北大黑鰓金龜主要分布於東北三省;華北大黑鰓金龜分布於河北、山東、山西、河南等省。暗黑鰓金龜、銅綠麗金龜、黃褐麗金龜分布於除西藏、新疆之外的各省區市。黑絨鰓金龜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內蒙、甘肅、青海、陝西、四川及華東部分地區。

2.為害情況

蠐螬主要危害的草坪草有三葉草、狗尾草、貓尾草、早熟禾等,一年生早熟禾受害最重。蠐螬啃食後,草坪早期症狀是草坪草慢慢變細、變黃、枯萎,出現分散的、不規則的斑禿區,草坪草被蠐螬危害後,會變高或卷曲呈地毯狀,可看見地表土中白色“C”字形的幼蟲。如果草坪草沒變高,棕色的草區常常是由於尿、化學藥劑、肥料燒傷、幹旱或病害造成的。在有蠐螬的地方常會有螻蛄、成群的鳥類或其他捕食者存在。

3.生活史和習性

金龜子完成一個世代,所需時間因種類和所處氣候條件不同而不同,最長的為6年完成1個世代,多數種類是兩年或一年完成1個世代,少數種類是一年完成2個世代。